第四百零九章 各施手段鬥正酣(第2/3頁)

一向以皇帝為先的蔡京,這一次,也準備試一下自己這個宰相的斤兩了。

他輕輕一咳,道:“到講義司說話,我有些事要和諸公商議。”

講義司因蔡京而起,大家默契十足,心意相通,眾人一聽這話,胸中就已經了然個七七八八,心中不免有些緊張。

蔡太師已經做了五年的宰相,這在大宋歷代都算是長的了,他若是想繼續連任的話,難免有人不服。但是這一次如果壓制住楊霖,阻止陛下勞民傷財開鑿運河,那麽誰還敢指指點點說三道四。

蔡京心底暗道,文淵呐文淵,你畢竟還是太年輕,為老夫做了階梯。

講義司內,白時中捧著剛寫好的奏章,念道:“老臣白時中代東西兩府、六部諸衙門合詞上疏:自古人君,未有不以憂勤而興、驕佚而敗。太祖皇帝百戰而得天下,歷代先帝無不勤勉恪謹。近來忽聞陛下欲開運河,開采奇石,遊觀苑囿,縱情逸樂。勞民之害,積於細微;銜橛之危,起於所忽,不可不慎。

官家天縱聖明,想初時定無此心,必左右近臣引入非道,陛下不察而誤蹈。臣等實為寒心,況去歲以來,兵禍不斷,天災橫行,陛下豈無仁心加於百姓耶!請陛下親賢臣,遠小人,摒棄群小,以正朝綱。”

他的聲音中氣十足,聲若洪鐘,十分有渲染力。周圍的幾個大臣包括蔡京在內,無不交口稱贊。

高屐笑道:“白尚書這奏章上去,就看楊霖怎麽收場。他區區一個毛頭小子,竟然敢攛弄陛下幹出這等大事來,實在是太能鬧騰了。這次弄個沒臉,我且看他收不收斂,哈哈哈。”

眾人哄笑起來,蔡京也輕笑著說道:“開河,是勞民傷財,隋亡於開河,前車之鑒不得不防。老夫早就跟他說過,此事行不通,沒想到文淵……連我的話都不聽了。”

一封奏章擺在趙佶的桌案前,讓他無比糾結,楊霖的提議以及他帶來的石頭,都讓趙佶心動不已。

而且南北奇石築艮嶽的說法,深入其心,這個時候要打斷,簡直太難受了。但是白時中這篇奏章,下面落款處密密麻麻,蓋滿了東西兩府,六部衙門的大員印章、趙佶當皇帝以來,順風順水,什麽時候經歷過這種陣仗。

楊戩侍立在一旁,眼見官家對這一封奏章長籲短嘆,便回身在小內侍耳朵低聲耳語一番,不一會小內侍端著一個湯盞過來。

“官家,初夏暑氣重,吃一口梨膏吧。”

趙佶揮了揮手,嘆道:“朕哪吃得下,楊愛卿幫朕瞧出咱們艮嶽的症結所在,事關朕的國運和仙途,可是百官又以民生社稷為由,齊名勸阻朕運石抵京。不管是楊霖,還是百官,都有自己的道理,朕正不知該如何決斷。”

楊戩眼珠一轉,低著頭,輕聲道:“官家,老奴伺候官家這麽多年,既是您的臣子,更是家奴,就仗著身份說些逾越的話。咱家和楊少宰這些人,心裏只盼著官家好,這事可不是關乎別的,實在是最緊要的事。若不是搬進這艮嶽,咱們大宋哪能有這般光景,這都是陛下的福運和造化,我們這些人呐,都是沾了您的光。

現在可以把這造化加深,屆時福臨大宋,難道還抵消不了這點民力和財力?這滿朝文武呐,家中產業都在汴梁,開鑿新河對他們當然是不利的。當然大臣們肯定有很多事好心,但也不排除一小撮人為了自己的小利,就阻止陛下開河。

老奴蒙陛下恩寵,在汴京也有不少家財,這次為了官家的福運造化,為了艮嶽能夠圓滿,老奴……老奴拿出十萬貫!”

十萬貫是什麽概念……換作一般的皇帝,肯定會尋思一下你一個老太監哪來的十萬貫,但是趙佶沒有。

他喜歡收受這種賄賂,自己的嬪妃收的他也會喜滋滋地去清點,有收的多的,趙佶還要伸手要一點呢。這個人做皇帝你只要順著他的心意,入得了他的法眼,他寬厚大方的很。

楊戩的這番話,讓趙佶感動的同時,徹底下了決心。為了自己的福運和造化,少不得要獨斷專橫一次了。

……

艮嶽,皇後殿中,鄭皇後正對著鏡子任由宮女們給她梳頭上妝,自家小妹在一旁坐著,笑嘻嘻地說一些宮外趣事。

身邊宮女捧著一個翠玉托盤盈盈拜倒,“娘娘,這是禁中新趕制出的一批首飾,您看可還中意?”

鄭皇後扭身看去,托盤上盡是珍珠首飾,連那赤金瓔珞上都是明珠點綴,隨手拾起一支珠花問道:“怎地都是珠飾,差距就那麽大,瑤兒頭上戴著的這個,珠花金絲纏繞,單就上面這十數顆珍珠個個珠圓玉潤,遠勝咱們宮中的手筆。”

鄭雲瑤大方地說道:“你喜歡?給你啦!我們家有的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