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三章 奸流契丹(第2/2頁)

眾人恍然大悟,從字面意思也解釋得通,楊霖道:“在商言商,袖樓乃是商會,諸位也知道一個水力紡車,可以為商人的作坊帶來多少的利潤。

可惜的是,沒有幾個人願意潛心研究,我覺得無非就是沒有利益。

我準備由袖樓中自己的那份紅利中,拿出二十萬貫,每年一次評選,有好的機器誕生便可以獲獎。

你們找一些德高望重之人,不拘於袖樓或者商賈,有他們統一評選。然後把有用的全都報給我,我帶人現場考察之後,親自評定分名次。”

少宰如此豪氣,眾人忙不叠交口稱贊,楊霖此舉將會大力推進民間的能工巧匠發明創造。

二十萬貫,無疑是一比巨款,是很多家庭幾十輩子也賺不到的財富。

民間能讀書的畢竟是少數,楊霖這是相當於為雜學家們謀了一條出路,畢竟每年都有二十萬貫。

王運從震撼中清醒過來,問道:“少宰,那第二件事是什麽?”

楊霖遲疑了一下,嘆了口氣,道:“本官準備,奏請陛下,將白銀作為流通貨幣。”

此言一出,底下驚嘆聲一片,這才是真正的大手筆。

白銀在歷史上的地位一直比較尷尬。上有同為貴金屬黃金的壓制,下有歷代所鑄銅錢的牽制,國內銀礦產量又小,相當長時間,白銀並未作為正式貨幣使用。以唐朝為例,雖然唐末白銀開始大量湧現,但是毫無疑問黃金仍是主要的儲藏貨幣,市面流通的也主要是銅錢,白銀最多算個位輕言微的配角。

唐末五代時,經過長久的演進,白銀開始有貨幣性。宋初缺銅錢,民間貨幣緊缺,一些地區逐漸允許百姓用白銀代替銅錢納稅,白銀取得了一點法律地位。

所以現在,很多時候白銀是可以當做貨幣的,不過不流行。白銀在宋朝還不是十足的貨幣,因為它既不是價值尺度,也不是主要的流通手段,有時作為支付,也不是唯一的支付,民間的日常交易用白銀的極為有限。

如今海商發達,西域商道也已經重新開啟,只等打通了喀喇汗王朝,就會徹底重現往日榮光。

西域一向是以白銀為貨幣的,大宋已經開始受此影響,西北地區白銀作為貨幣越來越普遍。

楊霖已經準備,奏請趙佶,開始鑄造首批銀元寶、金元寶。

不然的話,銅錢這東西,實在是太難攜帶了,而且還容易仿造。

大宋海商貿易如此發達,誰能想到賣的最好的東西,竟然就是宋朝的銅錢。

尤其是倭國,那裏多金多銀,但是不會鑄造銅錢,經常整船運來黃金白銀,換取大宋的貨幣銅錢。

一旦國內改用金銀貨幣,對西域商人和沿海港口來說,都是一個大的變革,有助於白銀湧入中原,讓大宋對外的購買力增強,把朝廷的府庫存錢升值一番。

隨著對外貿易的越來越多,征服的疆域越來越廣,此舉可以說是迫在眉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