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八十三章 楊氏新學初顯露(第2/2頁)

若是能從他們開始,革除一些士大夫的糟粕思想,等到他們作為新鮮血液,注入到文官隊伍時候,或許能改變大宋死氣沉沉而且腐朽不堪的官僚現狀。

想到此處,楊霖搜腸刮肚,說出一番肺腑之言:

“我淺陋揣摩,人為萬物之靈,而人初將,其時懵懵未開。故善惡無辨,皆生存為先。此為心之體,亦為人之本。

心是何物?用孟子四端為要,即是非之心、羞惡之心、惻隱之心、辭讓之心皆為良知。

聖人說格物致知,便是希望後世人致本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,而無人欲之雜。知而不行,為不知。知而行止,為不知。知是行之始,行乃知之成。知行並無先後之分,而我本人更崇尚行。

古來士人治國平天下之夙願,亦為無上榮光。為眾生善,可為大成。

但能力小為小善,能力大則為大善為良知,不是非得強求自己為大善。”

底下眾人,被這一番新奇而且蘊含哲理的說教,講的似懂非懂,若有所悟。

楊霖幹脆在鋪著蒲團的台上席地而坐,指著下面說道:“今日探討做人與學問,在場不論官職,我們平輩相稱,盡管上台一敘或者發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