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二章 赤陽子回歸,汴梁久違的大場面

深秋之際,葉落花殘。

尋常的城鎮街上的行人應該已經很少了,冷風嗖嗖地吹過,風流富麗慣了的汴梁城依舊是摩肩接踵。

此時在這個世界,最文明繁盛的國度就是大宋。而整個大宋最文明繁盛的地方,就是汴梁。

這座城市,在領先世界的繁華程度上,比一個千年的羅馬和幾百年前長安還要更勝一籌。卻因為大宋不甚風光的對外戰績,而一直為人所忽視,在後世的歷史長河中,並沒有被人捧到該有的高度。

汴河上,水位已經恢復正常,楊霖治河初見成效,獻計的宗澤也因此升了官。

這條漕河馬上恢復了它的職能,無數的槽船將南方時鮮,海外奇珍,新米新奇果子一船船的運進汴梁。

河邊多少閑漢,看著一條船過來就喝彩一聲,這每一船運送的都是財富流通,都是大宋甚至海外各地的貨物,都是裝點汴梁富麗氣象的彩飾。

汴梁城的百姓只要不是懶到無藥可救,哪怕最不堪的,靠著給這些商家說合拉纖跑腿,都能混一個有酒有肉。

大宋各級官吏,寧願在汴梁掛虛銜,守冷衙門,也不願意去地方知一軍州。被貶出外,就已經是極其嚴厲的懲罰了。就要牢騷滿腹地寫幾首詩詞,好多都還留名千古,就是被貶出汴梁導致的意外結果。

在汴梁城郊不遠處的道路上,突然出現一長串車馬,還有衣甲鮮明的禁軍護衛。

車馬後面,是近百個羽衣星冠的小道童,他們手捧手爐,每一個都冒著輕煙似的霧氣,散發著淡淡地香氣。

這一夥人剛出現,就吸引了沿途所有汴梁百姓的注意,大家踮起腳尖,跑到路邊,抻著脖子要看看這是什麽排場。

隊伍的最後面,延慶觀梅道長蹙眉道:“師叔,這已經是汴梁所有的不滿十歲的小道童了,除了我們延慶觀別的道觀的也都找來了,實在拿不出更多了。”

楊霖乜視著他,撇著嘴道:“行吧,屬實沒什麽排面,一百來個人哪裏襯得起平定方臘的功勞。”

前面的馬隊進了汴梁城之後,呈弓形散開,後面的道童簇擁著騎在馬上的楊霖,緩緩進城。

這些道童捧著手爐,散發著上好的沉香霧氣,搞得汴梁街道如同通往瑤池的仙路。

饒是見多識廣的汴梁百姓,也被這一套整的目瞪口呆,突然,禁軍隊伍裏一聲鼓響,道童們開始齊聲誇耀平定方臘的豐功偉績。

整齊劃一而又帶著點童稚的聲音,仙霧繚繞還散發著香氣的場面,捧出中間一個年輕的英武的少年將軍,要了命的是他還是個狀元。

汴梁城北一直到南薰門外,擠擠挨挨的都是人頭攢動,爭相目睹這騷包至極的入城儀式。

很快,這個消息就傳開了,一傳十十傳百,汴梁從上至下,都為這突然到來的盛事擾動了。

大家到了此時才感嘆,自從楊少宰離了汴京,可很久沒有這種級別的熱鬧可以看了。

有錢人家的子弟呼朋喚友,帶著下人,占據了從南薰門到宣德樓這條大道上沿街地勢高處,或酒樓或亭台,置一席酒,溫幾插酒,欣賞這極具藝術氣息的美輪美奐的入城儀式。

家境普通的,則自己帶著茶水冷湯,呼兒喚女,在人群當中翹腳觀望。

騎在馬上的楊霖,臉上掛著淡淡地微笑,汴梁的父老拍案說古論今,就說當日的狄青入京萬民相迎,照著這個場面恐怕還是差點事。

在樊樓上的梁師成等人,也看著這一幕,王黼恨得牙根癢癢,罵道:“如此一來,誰還知道徹底平定方臘時,主帥是蔡攸學士。恐怕整個天下,都知道方臘時他楊霖一個人平定的了。”

高俅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,往下一看。卻看到了自己的三兒子趾高氣昂,在入城的隊伍中耀武揚威,很明顯他已經提前回來。禁軍大部分都留在了兩浙路,繼續清繳殘余的反賊,回來的都是楊霖的心腹。

心虛之下,高俅趕緊裝作沒看見,跟著王黼罵了幾句表忠心。

梁師成臉上也微微有鐵青之色,當初蔡攸跟他求情,要讓自己在陛下面前說好話,讓他去搶楊霖的功勞。

梁師成一聽就知道是蔡京的主意,為了和他緩和關系,專心除掉楊霖,梁師成冒著官家不喜的風險,進宮好一番進讒言,終於說動了趙佶。

誰曾想,這個楊霖弄了這麽一出,蔡攸想要分點平定方臘的名聲都不可能了。

樊樓上不知道是誰,包下了他們隔壁的雅間,大聲吵嚷叫好:“不是楊大郎,斷不會有這種場面。”

梁師成眉頭一皺,王黼慣會察言觀色,敏銳的捕捉到這一幕,馬上道:“隔壁甚是聒噪,來人呐,去讓他們安靜一下。”

幾個小內侍領命,惡狠狠地出門,一腳踹開了隔壁的房門,不一會慘叫聲響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