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九章急流勇退!(第2/2頁)

蕭玄猜的一點不錯,蕭逸的確不忍讓老病纏身的義兄,再披掛上陣拼殺了,為了得天下而失去兄弟,這種事自己做不出來!

可是另有一點,蕭玄卻沒有想到,就是吞吳滅蜀、統一天下這份滔天之功,蕭逸不想自己占據,而是要留給兒子,這樣蕭玄才能樹立威望,順利完成取代之事!

…………

“怎麽,還有別的事嗎?”

“是的父王,這是朝廷文武百官獻上的奏折,請您親自過目一下!”

說話間,蕭玄又取出一份奏折,恭敬的放在了桌案上,封面上一行大字:‘文武群臣恭請燕王順天應人、早登大位奏疏!’

裏面洋洋灑灑上萬字,都是什麽根據天象顯示,曹魏氣數已盡,而燕王功德巍巍、海內歸心,理應效仿堯、舜之事,早登大位、君臨天下之類的話!

後面是文武群臣的簽名,竟有數百人之多,朝廷重臣、封疆大吏一個不落,甚至還有一些曹姓、夏侯姓的宗族子弟,曹植、夏侯尚的名字亦在其中!

由此可見,奏折雖略有誇大之詞,可也不是空穴來風,中原人心歸蕭氏久矣,而得人心者得天下,皇冠就在眼前了,只要蕭逸輕輕一伸手,就能戴在自己的頭上。

“啪!”

“父王,您這是?”

“呵呵,汝的外祖父,當年可曾取代漢室?”

“沒有,外祖父功蓋寰宇,卻一生甘為漢臣!”

“汝外祖父不肯受禪於漢,亦如今日為父不肯受禪於魏也,以後的事就交給你吧!”

“兒子明白了!”

蕭逸看都沒有看,就把勸進奏折扔進了火爐中,瞬間燒成了灰燼!

自己輔佐曹氏祖孫三代四人,前後也有四十多年了,一直恪守臣節,難道老了老了,還要做一次亂臣賊子嗎?

何況曹操臨終之時,自己立過重誓的,一生永為魏臣,大丈夫一言九鼎,豈能違背自己的誓言呢!

話又說回來了,人生猶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,既然自己不想做皇帝,那就必須退上一步了,否則等到文武群臣強行給披上黃袍,那就想不做皇帝都不行了!

“伯商,好好準備一下,待為父六十大壽過後,你就接任燕王、丞相之位吧,以後這江山社稷就靠你來肩負了!”

“啊,請父親收回成命,兒子經驗尚且不足,安敢肩負如此重任!”

“臣等亦請大王三思!”

……

得知父親要退位交權,嚇得蕭玄冷汗直流,連忙的跪拜在地,其余人也都是如此,滿臉不可思議的神色!

自古以來,帝王、諸侯王皆是終生制的,死後才會傳位繼承人,沒聽說誰活著的時候,就把位置讓出去的!

偶爾有幾個,那也是兒子不孝,強行逼迫老子讓位,可以蕭逸、蕭玄的父子關系,絕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,後者沒這個心、沒這個膽、也沒這個力!

“呵呵,沒有什麽不敢的,你今年三十六歲,輔佐朝政也有十幾年了,經驗、威望、能力都沒有問題,足以肩負起重任了!

再說了,你的兄弟們也大都成年了,有他們鼎力輔助著,得天下、治天下不是什麽難事,你只要像小時候那樣,管理好這群弟弟就行了!”

“那父親您呢?”

“為父老了,準備帶著你母親、還有姨娘們回漁陽郡老家去,過幾天自由自在的日子,好好的頤養天年!”

出來四十多年了,蕭逸真的很想老家,想臥虎山上的小道觀,想自己耕種過的兩畝山田,還有山下那條盤龍河,河岸邊有很多花草樹木,春天會開出漂亮的花朵!

另外嗎,自古有很多帝王,年輕的時候勵精圖治,建立了豐功偉業,晚年卻犯大錯誤,甚至把國家拖入毀滅的深遠!

雄才大略如漢武帝者,晚年聽信術士讒言,最終釀成了巫蠱之禍,把兒子、孫子都給逼死了,國家也弄的動蕩不安,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了!

究其原因,就是其年老昏聵之後,仍死死的攥著權力不放手,最終只能是誤國、誤民、誤自己!

蕭逸也是血肉之軀,頭腦也會一天比一天糊塗的,為了避免犯同樣的錯誤,還是趁著不算糊塗,趕緊退路二線吧!

“兒子、孫子你們牢牢記住了,如果有一天,你們的肩膀挑不動江山社稷這副重擔的時候,就把它交給更有能力的人,千萬不要眷戀權力不放,明白嗎?”

“父王放心,兒子牢記!”

“孫兒也牢記在心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