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八章隔代遺傳!(第2/2頁)

射獵回來肯定餓壞了吧,這有上好的嫩羊肉,還有珍藏二十多年的美酒,過來陪祖父喝幾杯!”

……

“孫兒遵命!”

如果是一般的家長,得知自家孩子大雪天進山打獵,還跟金錢豹摔跤玩命,非得狠狠訓斥一頓不可!

蕭逸則不然了,非但沒有訓斥孫子,還傳授起手格猛獸的經驗,並以肥羊、美酒獎勵之,這般教育方法也是古今罕見了。

天下人都知道,蕭逸對這個嫡長孫相當重視,從小就帶在身邊,親自傳授他文韜武略、拳腳功夫,而且在三年之前,正式冊封蕭鼎為王太孫,確認為蕭氏第三代繼承人!

自古以來,只有立太子的,少有立太孫者,蕭逸這一重大政治決定,引起了軒然大波,且有不少人表示反對,而反對最強烈的就是蕭玄,原因很簡單:子不類父!

蕭玄生性沉穩、愛讀詩書,其治理國家的路線風格,也是以文治為主,以武功為輔,頗似歷史上的漢文帝、漢景帝!

蕭鼎恰恰相反,自幼就調皮搗蛋,三歲攆雞、五歲追狗,七八歲就上房揭瓦了,十三歲以後更是變本加厲,聚集了一群頑皮少年,沒事就進山打獵,十天半個月都不回來,對治學則毫無興趣,這樣的人如何治理天下呢?

蕭玄擔心的是,如果讓這個頑劣的嫡長子繼位,將來會重演‘太康失國’的悲劇!

太康者,大禹之孫,帝啟之子,夏朝第三代君主,也是個貪圖玩樂的家夥,整天帶著人喝酒、打獵,而疏於朝中事務,久而久之民心盡失!

東夷有窮氏部落首領,就趁太康出去田獵之機,領兵中途攔截,一箭射殺了太康,奪了夏朝的江山,史稱之為太康失國!

太康崩,弟中康立,中康崩,子帝相立,帝相崩,子少康立,少康聰明絕頂,善於拉攏人心,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,終於奪回了天下,這就是少康中興!

一失一得之間,經歷了整整三代人,幾十年的時間,對國家、百姓都造成了巨大傷害,歷史教訓不能不吸取啊!

蕭玄反對,蕭逸支持,自然是胳膊擰不過大腿了,蕭鼎被順利立為王太孫,以後勢必位登九五、統禦天下!

其實蕭逸堅持冊立蕭鼎為太孫,不僅是這個孫子小臉黑,容貌跟自己長的像,還有更深遠的考慮:

一則,是維護嫡長子繼承制度,這種制度固然稱不上完美,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,可以保證內部團結,權力平穩交接!

蕭逸有十八個兒子,五十多個孫子,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加,其中不乏既有能力、又有野心的家夥,如果不遵守嫡長繼承制度,勢必出現群起奪位的情況,那可就麻煩大了!

因此上,蕭逸必須維護嫡長孫,從而保證子孫們不會內鬥,只要蕭家子孫團結一心,必將無敵於整個世界!

二則,蕭逸有個百年大計,需要祖孫三代人才能完成,且有明確分工:

自己作為蕭氏始祖,任務是開創基業、為統一天下奠定基礎,這些基本都完成了。

第二代繼承人,任務是吞吳滅蜀,完成統一大業,而後休養生息、增加人口,凝聚起綜合國力,以蕭玄文治為主的風格,肯定能完成這個任務!

第三代繼承人,則要帶領華夏民族,走上向外擴張的道路,征伐其他民族,爭奪生存空間,這就需要一個英明神武、且富有侵略性的皇帝才行!

蕭鼎精力充沛,好武功、喜征戰,非常適合做第三代繼承人,至於頑劣一些不算什麽!

少年人都有叛逆期的,往往越是叛逆的孩子,長大了反而越有出息呢,因此古人才有一句名言:‘生子如羊,不如生子如狼!’

不見漢武帝少年之時,整天帶著一群羽林衛跑馬射獵,徹夜不歸皇宮,還經常玩打仗遊戲,絕對是標準的叛逆少年,結果又如何呢?

征服南越,吊打匈奴,經營西域,為華夏民族開疆拓土,其功績載於史書之上,可與秦始皇帝並駕齊驅了!

蕭逸非常堅信,自己的這個嫡長孫,以後也會成為一代大帝,不讓秦皇、漢武專美於前!

“噠!--噠!噠!”

祖孫二人正吃喝的高興呢,隨著急促的馬蹄聲,又有一隊人馬來到了台下,為首者快速登上高台,正是蕭玄!

再過幾天,就是蕭逸的六十大壽了,蕭氏子孫們雲集甘泉宮,安排好朝政之後,蕭玄也從洛陽趕來了,這下蕭氏三代人聚齊,正好享受天倫之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