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三章陽谷渡口!(第2/2頁)

蕭氏子弟自幼上地理課,稍大就要動手制作沙盤,對天下山川早就了然於胸,畫地圖只是小意思,閉眼都不能出錯的,出錯就得挑一個月大糞作為懲罰!

“三個渡口裏面,延津最為近便了,但是也最為易守難攻,如果讓孩兒指揮叛軍的話,當派一支疑兵向延津挺進,沿途大張旗鼓,把守軍全都吸引過去!

主力人馬則偷偷東進濟陰郡,從白馬渡過黃河,在黎陽略加修整,而後進取鄴城!

鄴城是河北第一巨邑,又是太祖武皇帝經營多年之地,人口眾多,糧草充足,如果將之控制手中,進而號令河北士族集團,還是可以有一番作為的!”

蕭峰在白馬渡口點了幾下,認為這裏才是設伏地點,可父親為何把幾萬人馬,帶到了最偏僻的陽谷渡口呢?

“呵呵,吾兒頭腦靈活,思維縝密,以後必是一位優秀統帥,在戰場上建功立業,為國家開疆拓土!”

對於兒子的表現,蕭逸還是很滿意的,如果讓自己指揮叛軍,也會虛奔延津、實走白馬,過黃河直取鄴城!

“不過吾兒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,要想料敵於先,不僅要看山川地勢、力量對此,更重要的是揣摩人心!

曹熊文武雙全、城府極深,又懂得把握時機而動,頗有太祖武皇帝之遺風,稱的上是帝王之才,可惜他有個致命的性格弱點,就是缺少一顆百折不饒之心!

這種人順風順水還好說,一旦遇到了重大挫折,立刻鬥志全無,只想找個地方躲起來,所以曹熊不會去鄴城的,因為受到前面的挫折,他已經沒了爭奪天下之心!

從陽谷渡口過黃河,向西取鄴城的確費事,可是東進青州卻很容易,那才是曹熊的目的地呢,不過他沒有守青州之心,估計是想駕舟出海避難,順便占幾座海島稱王稱霸!”

蕭逸嘆息著搖了搖頭,想起了二十多年以前,自己把曹熊扛在肩膀上玩耍的情景,還給他講大海上的故事,那時候的小熊多乖巧啊,沒想到人長大了,野心也變大了,最終捅出這麽大的簍子來,該如何給他收場呢?

至於曹熊的性格缺陷,不是天生如此,而是後天形成的,誰叫他在同胞四兄弟中年紀最小呢!

當年曹操挑選繼承人,考慮過曹丕、考慮過曹彰、也考慮過曹植,卻偏偏沒有考慮過曹熊,對前三個兒子,曹操是用心培養、百般磨礪,想從中挑出最優秀得來繼承基業!

對最小的兒子曹熊,曹操則是百般寵愛,不讓他吃苦受累,也沒想讓他承擔政治任務,當個太平富貴諸侯王就好了!

不止是曹操,卞夫人、曹丕、曹彰、曹植,以及蕭逸、曹節,全都對曹熊格外寵愛,封地挑最好的,產業送最富的,屬官挑最能幹的,結果就把他給‘寵壞了!’

養成了這種大膽、任性、敢於捅婁子,又沒勇氣承擔後果的性格,說白了,曹熊的人長大了,內心還是個小孩子,與二十年前沒啥區別!

問題是,小孩子捅了婁子,往往要由家長來善後,曹操、卞夫人、曹丕、曹彰已經都走了,曹植則鞭長莫及,如此負責善後的只剩下一個人了--蕭逸,這個姐夫真心不好當啊!

“父親有天人之智,孩兒不及萬分之一,可是料定了叛軍從此處渡河,我軍為何不早作準備呢?”

一個疑問解開了,又一個疑問出現了,蕭峰指了指周圍地形,還有分散四處的兵馬!

渡口附近土質松軟,地形也比較狹窄,大隊騎兵根本馳騁不開,戰鬥力恐怕發揮不出一半,周圍又沒有樹林之類,也不是打伏擊的好地方!

再說叛軍有十幾萬人,玄甲軍只有三萬,敵眾我寡之下,應該好好謀劃一番,或是火攻、或是水淹,如此才有勝算!

可父親把人馬隨意撒開了,既不安營紮寨,也不部署戰術,這仗可怎麽打啊,難道任由叛軍渡過河去?

“哈哈,為父征戰沙場半生,也用了半生的陰謀詭計,坑了無數敵人,這次跟叛軍決戰嗎,應該是為父最後一次親征,該用上一次陽謀了!”

蕭逸笑得很暢快,準備為自己的軍事生涯,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!

陰謀者,暗中策劃,巧妙誘騙,一步步把敵人引入圈套中,最終置其於死地,其核心思想是陰、狠、毒、辣四個字!

可陽謀又是什麽呢?

蕭峰依舊疑惑,蕭逸卻不再解釋了,答案就在戰場上,有的人很容易就能找到,有的人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找到,也有的人一輩子也找不到!

輕易找到的是帥才,費力找到的是將才,永遠找不到的是庸才!

事實證明蕭逸預測對了,就在當天中午時分,叛軍主力逼近了陽谷渡口,就像獵物落入了陷阱中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