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八章兵發洛陽城!(第2/3頁)

可惜有一個簡單道理,曹熊始終沒弄明白,天下大勢合久必分、分久必合,統一是天意人心所向,誰敢逆歷史潮流而動,必將落個粉身碎骨!

“太師大人英雄蓋世,視富貴有如過眼雨煙,然而下官有幾句肺腑之言,還望太師大人聆聽一二:

南征失敗,國力大損,先皇臨終之時,擔心皇子年幼,無力統禦天下,為避免出現主少國疑之危,故而遺言讓蕭懷王繼承大位!

蕭懷王再三退讓不過,這才再文武群臣擁戴下,勉為其難登基稱帝了,並且對天盟誓,自己百年之後,一定把皇位歸還先帝之子,若有違背,天誅地滅!

太師大人若覺不妥,可以前往洛陽城,大會文武百官、皇親國戚於太廟之中,當著太祖武皇帝、武宣皇後靈位前,好好商議皇位歸屬之事,又何必大動幹戈呢?

若太師大人不肯前往洛陽,或派一使者,或寫一書信,終究可以解釋清楚的,只求莫要動兵,以免生靈塗炭,江山社稷動搖!”

…………

眼看利誘不成,司馬孚開始動之以情了,還把曹操、卞夫人都搬出來了,說的是聲情並茂、涕淚橫流,鐵石心腸的人見了也為之動容!

可是看蕭逸臉上,一點波瀾也沒有,只是輕輕摸了一下鼻子!

“叔達說完了嗎?”

“下官說完了,還請太師大人三思!”

……

“呵呵,只怕還沒說完吧,既然叔達不肯直言,剩下的話本太師替你說了吧,如今天下風雲突變,正是圖謀霸業的大好時機,而以司馬仲達之智,想來設下了上、中、下三策:

上策:封我為王,誘我入朝,而後軟禁起來,以制約蕭氏諸子、部將,進而圖取關中、漢中,以及幽、並、涼三州之地!

中策:誘我不成,那就阻我出兵,為曹熊爭取時間入主洛陽,待其控制住朝廷之後,再以既成事實迫使我就範,若是我不肯就範,則以天子名義號令天下兵馬討伐!

下策:若是入主洛陽不成,就率兵前往鄴城,憑借黃河天險,據守河北之地,再聯合各方士族門閥,南向以爭天下,如此亦有幾分勝算,不勝則退居漠北草原,不失為一方霸主也!

若是上、中、下三策都不成嗎,司馬氏在中原再無立身之地,或是投奔吳蜀,或是流浪海外,擇一海島作為棲身之地!

海島的位置選好了嗎,東南的夷州島,還是東邊的扶桑島,那邊都是一些未開化的蠻夷部落,以司馬氏的力量自建一國、稱孤道寡應該沒問題的,日後若有機會,子孫或許能重返中原、再圖霸業,本太師說的對不對啊?”

“噗通!”

蕭逸的話音未落,司馬孚就栽倒在地上了,渾身抖如篩糠,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,臉上充滿了恐懼之色,就像大白天見了鬼……不對,是見了閻王爺一樣!

上、中、下三條計策,是曹熊、司馬懿費盡心機制定的,知道的人不超過一掌之數,更加不會泄露出去,沒想蕭逸全都說中了!

支持曹熊不成,則帶族人遠遁東南海島的事情,更是司馬家的最高機密,只有司馬懿、司馬孚兩兄弟知道,沒想也被蕭逸說中了!

原以為憑著曹熊皇帝之名,中原士族集團之力,再加上二哥司馬懿之謀,就算不能打敗蕭氏集團,起碼也能平分秋色吧?

可冷酷的事實告訴司馬孚,雙方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,人家早已智珠在握、屠刀高舉了,等待著司馬家族的只有萬劫不復!

“今日大軍出征,正缺少祭旗之物,承蒙叔達千裏迢迢送了來,本太師也就不客氣了!”

蕭逸終於站了起來,還抱拳拱手表示感謝,而後親兵門湧上來,把面如死灰的司馬孚拖了出去……

片刻之後,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掛在了旌旗上,呲牙咧嘴,死不瞑目!

政治鬥爭是殘酷無情的,這個道理曹丕明白、曹熊也明白,而這兩個明白人都受過蕭逸的調教,小鞭子又該揮舞起來了!

…………

“郝昭何在?”

“末將在!”

“命你率領五千騎兵,作為全軍開路先鋒,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洛陽城,途中若有阻攔者,殺無赦!”

“末將領命!”

洛陽是大魏帝國都城,皇後、皇子、文武百官盡在那裏,誰能控制在手中,誰就能號令天下,因此必須在曹熊、司馬懿之前,搶占拿住這張政治王牌!

只要占據洛陽,當眾公布遺詔,擁立曹叡登上皇位,蕭逸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了,各州、郡、縣官員誰敢不聽號令?

“孫紹何在?”

“末將在此!”

“命你率領兩萬人馬,立刻前往河內郡,把司馬氏老巢掃蕩幹凈,只要與司馬氏有關系者,男女老幼,一個不留!”

“末將領命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