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三章龍馭歸天!(下)(第2/2頁)

如此一來,自己頂多是個過度之君,早晚還是要歸還皇位的,自己的兒子們更與皇位無緣了,這豈不讓人郁悶嗎,可是不答應的話,只怕兄長不肯傳位啊?

不如先答應下來,等自己坐穩皇位之後,再把那九個小‘麻煩解’決掉,這樣大魏帝國的江山,就永遠由自己的子孫來傳承了。

曹熊自以為一番算計天衣無縫,卻不知自己的神態變化、以及各種小動作,全被曹丕看的一清二楚,將死之人,心明眼亮!

“咳咳,魏、吳罷兵之後,當派重臣當面洽談合約,並主持結盟修好儀式,汝乃朕之同胞兄弟,身份尊貴無比,就由汝擔任此事吧!”

“臣弟……遵旨!

原來不是傳位自己,而是派自己與吳國議和,曹熊不禁大失所望,又不敢表露出來,只能心中暗暗嘀咕,難道猜錯了嗎?

其實曹熊猜的一點不錯,曹丕卻有‘兄終弟及,叔侄相繼’的想法,這樣既保證了江山穩固,又能讓皇位回到自己的子孫手中,可謂是兩全其美!

可看到曹熊與司馬懿的小動作,還有眸子中隱藏的殺機,曹丕迅速改變了主意,兄終弟及決不可行:

一則,這個弟弟城府太深了,真讓他做了大魏天子,別說以後歸還皇位了,只怕自己的九個兒子都難有好下場!

而且這種兄終弟及的方式,很容易引發國家內亂,歷史上殷商九世之亂、宋國五世之亂就是例子了,叔侄、兄弟為了奪位自相殘殺,骨肉之情點滴不剩啊!

二則,自己為了得到士族支持,推行了九品官人法,以至大失天下百姓之望,弄的曹魏帝國根基不穩!

而曹熊與士族更加親近,讓他做了皇帝的話,只怕會一錯再錯,最終葬送了曹魏江山!

考慮以上兩點,兄終弟及是不行了,只好父死子繼,可是兒子們又太小了,還無法治國理政,必須安排幾個輔政大臣,誰又是合適人選呢?

“太常卿,為朕再擬一道遺詔!”

“啊,陛下?”

“快擬詔吧,朕的時間恐怕不多了!”

“臣遵旨!”

……

‘昔日漢室傾頹,天下大亂,內有諸侯互相攻伐,外有蠻夷犯疆擾土,以至田園盡毀,十室九空,天下百姓苦不堪言!

我太祖武皇帝,內平諸侯,外禦蠻夷,上承天命,下撫黎民,功德巍巍不在周文王之下,朕承蒙蔭蔽,應天合人,法堯禪舜,以魏代漢,至今五年有余矣!

朕自稱帝以來,勵精圖治,日夜操勞,以求光大太祖之遺德,早日促成華夏之一統,然而時機未到,急於求成,以至將士枉死沙場,百姓奔波勞苦,如今思之,悔恨不已,然則天命已盡,悔之何用?

今有皇長子曹叡,仁孝天植,睿智夙成,朕宜上遵祖訓,下順群情,立之為皇太子,正位東宮,以重萬年之統,以繁四海之心!

皇太子尚且年幼,不足以治國理政,特以太師蕭逸、大司徒王朗、大司空陳群、太常卿蔣濟、光祿勛劉曄、衛尉華歆、驃騎將軍曹真、安北將軍夏侯尚八人為顧命大臣,分理庶政,撫軍監國!

以上所封顧命大臣,以及朝中文武百官,皆受太師大人節制,並賜專擅征伐,先斬後奏之特權,皇太子亦當以父禮侍之,聽從勸誡,不可疏忽!’

…………

遺詔書寫完畢,曹丕過目了一遍,見沒有任何問題,這才從枕下取出傳國玉璽,親自加蓋在上面,至此塵埃落定!

讓幼子登基的話,必須請蕭逸入朝輔政,這樣才能對內震懾士族,對外抵禦吳蜀,保證大魏江山穩固!

可是蕭逸輔政的話,也有篡奪社稷的危險,因此又安排了七位輔臣,用來制約蕭逸的權力,從而保證兒子能坐穩龍椅!

其實曹丕心裏清楚,那七個人加在一起,也不是蕭逸的對手,如果蕭氏奪國的話,誰也制止不了的,不過自己思來想去,還是這樣安排最好了!

能守住大魏江山自然最好了,退一步說守不住,以蕭逸的人品而言,也不會傷害自己的九個兒子,還會讓他們榮華富貴一生,那位山陽公就是最好的例子了,這樣總比所托非人,斷送兒子們的性命強上百倍吧!

連續處理了議和、托孤兩件大事,曹丕的力量也消盡了,身體摔倒在臥榻上,目光渙散,呼吸困難,很快陷入了彌留之中……

“父親,對不起,您留下來的江山,兒子守不住了!”

“姐夫,對不起,子桓知道錯了,皇位真的不好做啊!”

……

黃初五年-秋,六月二十六日,大魏開國皇帝曹丕,駕崩於灌嬰城-行宮之中,享年三十三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