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章不能吃海鮮的皇帝!(第2/2頁)

“快把向導官叫來,詢問一個清楚!”

群臣紛紛上前觀看,又議論了好一會兒,也無法給大魚做出定論,只好傳喚向導官了,向導官是專門為大軍指引道路的,熟知當地的山川地勢、風土人情,非見聞廣達者不能任之!

片刻之後,向導官進來了,看到大魚也嚇了一跳,圍著轉悠了幾圈,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,這才詳細介紹起來……

“回稟陛下:此物為鱘魚,乃是長江中一種特產,個頭奇大無比,疑有龍族血脈,故而又稱為‘鰉魚’,或者‘魚王!’

此魚幼小之時,潛伏在長江波濤深處,世人難以見其蹤影,長大後才浮出水面,小者百余斤,大者數百斤,順江遊弋,疾快無比,並以其他魚類為食!

鱘魚肉質鮮美,乃是魚中之極品,不過其個頭奇大,更有翻江倒海之力,漁們人根本無法捕捉,只有江水泛濫之時,鱘魚偶爾擱淺在岸邊上,才能為漁人得到,故而可遇不可求也!”

(書中暗筆交待:鱘魚是一種大型洄遊性魚類,平時棲息中國東南沿海中,屬於鹹水魚,以其他魚類,甲類為食!

鱘魚發育成熟之後,便會成群接隊向長江洄遊,到達長江上遊,金沙江下段繁殖,魚卵孵化之後,幼魚重新遊入大海中生活!

古人不知緣由,以為鱘魚幼年之時,一直潛伏在長江深處,長大後才浮出水面,故視之為淡水魚!)

“昔日武王伐紂,度孟津,中流,有白魚躍入王舟中,是為祥瑞之召,故而一戰而滅殷商,開創宗周八百年基業!

如今陛下禦駕親征,討伐孫吳有罪之邦,而有鰉魚躍上岸來,亦是大吉大利之征召,此一戰我軍必勝、孫吳必滅,臣等謹為陛下賀之!”

“萬歲!……萬歲!……萬萬歲!”

為皇帝歌功頌德,乃是臣子的必修課之一,何況如此巨大的鱘魚,也的確稱的上祥瑞了。

“哈哈,上天賜予祥瑞之物,朕當與諸位愛卿共享之,來人啊,置鼎熬魚,共享美味!”

“遵旨!”

對於祥瑞之說,曹丕未必真相信,不過大軍決戰之際,借此鼓舞一下士氣也是好的,於是命人烹制鱘魚,好好享受一下美味!

就在大殿前面,十幾名禦廚一起動手,刮鱗、開膛、扣腮……把鱘魚涮洗幹凈之後,用巨斧垛成了數十段!

幾百斤重的鱘魚,尋常鐵鍋根本無法盛放,又擡來一尊青銅巨鼎,用大火熬煮了起來,噴香的魚湯味很快飄蕩開了……

一個時辰之後,濃濃的鱘魚湯熬好了,其色純白,香味撲鼻,讓人不禁口水直流,一名宦官用銀針試了試,又喝了幾口,確定沒有任何問題了,這才盛了一碗獻給皇帝,而後是文武群臣、大小將士……

“哈哈,鱘魚湯果然非同尋常,朕今天算是有口福了!”

聞著噴香的魚湯,曹丕不禁食指大動,準備好好享受美味,可是碗口到了嘴唇邊,又突然的猶豫起來了。

因為余毒未清的緣故,自己近十年沒有吃魚肉、喝魚湯了,今天破了這個例子,會不會出問題呢?

可是轉念一想,郎中們交待的是禁食海鮮、海魚,這條鱘魚從長江中捕獲的,屬於淡水魚類,應該沒有問題吧?

何況皇帝不先品嘗,其余大臣也不敢喝,全都舉起碗看著,這也太過尷尬了?

“啟稟陛下,太師大人又送來一份奏折!”

“哦,呈上來!”

左右猶豫之間,蕭逸的第三份奏折到了,曹丕連忙放下魚湯,接過奏折觀看,這次更加簡短了,只有八個字--切勿渡江,小心埋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