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二章‘冢虎’出籠!(第2/2頁)

何況蕭逸反對出兵,真是一片好心嗎,還是不願看到曹丕滅吳成功,借此鞏固皇權呢?

就這樣,雙方各執一詞,爭論難解難分,可惜沒有人能宏觀大局,把討伐東吳的成破利害講解清楚,全都是紙上談兵罷了,曹丕聽的眉頭緊皺,把目光瞥向了隊尾之處……

“司馬仲達何在?”

“臣在!”

“你來說一說,太師這份奏折如何?”

“回稟陛下,臣以為太師大人言之有理,東吳有三江之險,水戰之利,更有虎賁數十萬眾,的確不可等閑視之!”

司馬懿從隊尾走了出來,恭恭敬敬的行禮,不緊不慢的回答,仿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!

“哦,如此說來,仲達也認為該取消南征了?”

“非也,彼一時也,此一時也,臣認為東吳不可輕視,又認為東吳可以討伐!”

“這話有些意思了,愛卿細細給朕說來!”

“遵旨!”

…………

“建安九年,孫權只有二十五歲,繼承父兄基業之後,勵精圖治,銳意進取,不失為一方雄主,更倚仗長江天險,率吳越之眾對抗中原!

那個時候,彼內有周瑜、魯肅、張昭等人忠心輔佐,外有劉玄德結為盟友,故而其力雖弱,卻占據了天時、地利、人和!

太祖武皇帝揮師南下,又連犯了輕敵大意、水土不服、不習水戰幾項大忌,這才有了烏林之敗,不得不燒毀戰船,率領人馬退回中原!

十五年過去了,天時、地利、人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,如今孫權癡迷修仙、不理政務,銳意進取之氣盡失,早已不是當年的‘生子當如孫仲謀’了!

周瑜、魯肅、張昭等重臣也先後病故,陸遜雖然頗有才幹,畢竟年紀太輕了,何況大廈將傾之時,一獨木又有何用呢?

因為荊州歸屬問題,東吳、西蜀多有爭端,同盟之勢不復存在矣,故而東吳有難之時,西蜀恐怕不會出兵救援的,何況諸葛孔明屢屢北伐失敗,其國力消耗殆盡,就算想救也有心無力了!

而我大魏修養生息多年,國力遠遠在西蜀、東吳之上,兼且君明臣賢,將士用命,今又得天賜良機,故而陛下南征可矣,且我軍必勝無疑!

不過微臣所言,亦是紙上談兵,如何排兵布陣、臨江水戰,還要靠陛下‘運籌帷幄’才行!”

司馬懿一番長篇大論,言語清晰,鞭辟入裏,展現出了極高的軍事、政治才華,反戰派聽了沉默不語,主戰派聽了眉飛色舞!

曹丕聽的最為用心了,尤其是最後一句,司馬懿這是在暗示呢,要想順利滅吳的話,大軍中需要一位運籌帷幄之人,而滿朝文武誰有這個本領呢?

自然非司馬懿莫屬了,可是一名小小的諫議大夫,又如何參與軍國大事呢,除非提拔官職,給予一定的軍政權力!

“哈哈,仲謀所言,足釋朕疑,朕加封你為軍師祭酒,隨禦駕一起參謀軍機大事!”

“臣遵旨!”

“傳朕旨意,大軍出征,踏平江東,不勝不歸!”

“萬歲!--萬歲!”

曹丕壓制了司馬懿多年,一直不肯授予實權,如今為了實現野心,終於把這頭‘冢虎’放了出來!

黃初五年-二月初二,曹丕在洛陽誓師出征,親率五十萬大軍討伐東吳,並發檄文告之天下,軍民人等無不震驚!

二月初十,大軍進入許昌城中,修整兩天之後繼續南下,且把人馬分成了四隊,準備從不同方向進攻東吳!

二月十六日,曹丕親率二十萬人馬,大舉殺進了廬江郡境內,攻城掠地,快速推進……

同日,孫權登台拜帥,親授大都督-陸遜佩劍,令其統帥江東水、陸大軍二十萬,北上抗擊曹魏入侵,江東六郡也進行了戰爭動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