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九章決戰定軍山!(六)(第2/2頁)

“諾!”

鄧艾平時結結巴巴,一旦動了殺機就變的伶牙俐齒了,觀察過戰場情況之後,立刻做出了決斷!

讓牛奔、牛柏弟兄守城,自己頂盔摜甲、擡刀上馬,準備帶三千騎兵沖擊蜀軍防線,感覺心中有點沒底,又命令將士們多穿一層鎧甲,馬鞍上還掛好了盾牌!

這樣沖鋒速度略受影響,卻勝在防禦力加強了,可以應對一些突發事件,畢竟這種試探性進攻,危險性還是比較大的!

“踏平蜀軍,奪回甬道!”

“踏平蜀軍,奪回甬道!”

…………

“進攻!”

突襲戰,講究一個無聲無息、快如閃電,最好是殺到眼前了,敵人還沒有反應過來!

鄧艾卻恰恰相反,大張旗鼓的出了土城,不緊不慢的排兵布陣,又是搖旗、又是呐喊的,仿佛在故意提醒蜀軍,自己就要沖突防線了,你們趕快做好準備啊!

就這樣磨蹭了兩柱香時間,鄧艾率兵發起沖鋒了,直奔蜀軍車陣的正面,似乎打算正面突破,強行奪回甬道!

“噠!--噠!噠!”

……

一千步、八百步、五百步……距離蜀軍防線越來越近,眼看就要進入弓弩射程之時,鄧艾突然一帶戰馬韁繩,帶領隊伍劃出一道優美弧線,改變了進攻方向!

而且不止一次,中央、左翼、右翼、側後……利用騎兵機動靈活的優勢,三千鐵騎來回改變方向,真猶如狸貓戲鼠一般,讓人摸不清要做什麽,又從那裏進行沖鋒!

原來這是一種戰術,蜀軍的騎兵、重裝步兵都已經折損殆盡了,唯一能對曹軍騎兵構成威脅的,就是弩兵部隊了!

不過蜀軍弩兵不多,防線卻有幾十裏之長,不可能處處設防的,只能集中在某一點使用!

因此上,鄧艾故意大張旗鼓出城,並在正面排兵布陣,為的就是把蜀軍弩兵吸引過來,自己再改變進攻方向,殺方一個措手不及!

“就是此時,弟兄們隨我沖啊!”

感覺戲耍的差不多了,鄧艾終於發起了進攻,三千鐵騎快疾如風火,直奔蜀軍的左翼而去,那裏的動靜最小了,應該就是薄弱環節!

“嗖!--嗖!!”

“不好,中計了,速速撤回城內!”

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,三千騎兵剛剛來到右翼,就受到了一波箭雨的打擊,其實一波箭雨並不可怕,只要咬牙繼續沖鋒,沖破蜀軍的防線就好了,到時候騎兵們手起刀落,殺人猶如砍瓜切菜一般!

沒有想到的是,一波之後又是一波,箭簇接連不斷,密集如雨,精準落到了魏軍騎兵頭上,頓時的人仰馬翻,死傷慘重,鄧艾連忙下令撤兵……

這正是諸葛亮的另一張王牌--連珠弩箭,或稱為諸葛連弩!

尋常弩箭都是單發的,射擊一次、上弦一次,過程非常的繁瑣,且難以形成持續打擊,只能用‘三段擊’的方法,來增加射擊密度了!

就是弓弩手排成三隊,輪番向敵人射擊,這樣攻擊密度是有了,可防線長度相對縮短了,如果是大規模野戰之中,很容易被敵人從側翼突破防線!

諸葛亮別出心裁,在單兵弩上安裝了箭盒,裏面垂直排列十支箭,在重力作用下落到底部,底部就是發射軌道,兩邊有供弦通過的長槽,末端溝槽向下拐了直角,形成一個鉤子!

箭盒前段連接在弩的前面,可以前後滑動,後部用軸連接在一個把手上面,其回轉軸連接在弩的長臂上,如此士兵不停推拉把手,就可以把十支箭連續發射出去!

換而言之,憑著這種諸葛連弩,一人可以當十人來用,組成弩陣、密集如雨,射程之內飛鳥難逃,絕對是騎兵的大克星!

…………

正是靠著這種大殺器,蜀軍四面八方設防,大肆射殺魏軍騎兵,這一戰下來,三千騎兵折損過半,鄧艾也身中數箭,帶領殘部狼狽退回了土城中!

好在諸葛連弩射程遠、密度高,可是殺傷力卻比較有限,只有八寸長的弩箭,難以洞穿魏軍的堅固重甲,否則蕭逸就要少一個弟子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