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七章決戰定軍山!(四)(第2/3頁)

為了證明所說不虛,死士們把小火頭軍的屍體也擡回來了,已經被砍的血肉模糊了,起碼有二十幾道刀痕,可見其臨死之前,做出過何等激烈的搏鬥!

稚氣未脫的小臉上,卻不見絲毫畏懼之色,反而掛著一種滿足的微笑,嘴裏還叼著半只耳朵,至死也沒有松開!

‘受害者’也在人群中,是一名身高九尺、虎背熊腰的死士,耳朵上裹著厚厚的藥布,臉上還有幾道撓痕,一副驚魂未定的模樣,說白了,就是被嚇到了!

能把一名死士嚇得半死,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景,赤手空拳、奮勇沖來,身中二十余刀依舊拼命搏鬥,就像一頭野獸般撕咬敵人……

蜀軍苦心謀劃了許久,出動十萬人馬實施的偷襲計劃,竟然被兩名火頭軍破壞了,這究竟是天意,還是人心呢?

弄清事情原委之後,看了看地上的三具屍體,又看看正在浴血廝殺的戰場,諸葛亮不禁陷入了沉思中……

曹賊篡漢、霸占中原,乃是大逆不道之事;自己出兵北伐、興復漢室,則是應天順人之舉!

自古順天者昌,逆天者亡,按照自己原來的想法,蜀漢大軍所到之處,曹軍必定望風披靡、倒戈卸甲者不計其數,中原百姓則簞食壺漿以迎王師,最後順利的中興大漢!

這也是諸葛亮敢以小小蜀漢,主動討伐強大曹魏的重要原因之一,也是出兵的底氣所在,可眼前發生的事情,卻讓這個信念劇烈的動搖了。

兩名普通的曹軍夥夫,與天下興亡沒有半點關系,他們本來可以逃生的、且不用負任何責任,二人卻選擇了慷慨赴死,這是為什麽呢?

還有戰場上十幾萬曹軍將士,又是什麽信念支撐著他們,舍生忘死,浴血廝殺?

順天者昌,逆天者亡,北伐之戰步步為艱,莫非自己不是順天者,而是逆天者嗎?

…………

“想辦法把他們給分開,收斂好興國將軍的遺體,派人送回成都厚葬之,再請大王下一道旨意,好好安慰張氏族人!

至於這兩名曹軍夥夫嗎,也都收斂起來,入土為安吧,他們都是真正的勇士,值得尊敬!”

“諾!”

眼前戰事打的激烈,不是糾結對錯的時候,諸葛亮很快清醒過來了,強行振作精神,苦思破敵之策,為了扭轉不利的局面,自己是不是該打出一張底牌了呢?

屍體都擡下去了,有老兵用熱水寖泡之法,把兩具屍體給分開了,張苞的屍體先送到米倉山大營,用上等棺槨入殮之後,派人送回成都城安葬去了。

至於兩名夥夫的屍體,則剝了兩張死馬皮包裹,埋在了一座小土丘下面,因為不知道二人的姓名,只好立了一塊木牌,上面寫著:‘曹軍二勇士之墓!’

馬革裹屍、青山為冢,算是對敵人最大的尊敬了,也是軍人的至高榮譽!

“漢賊不兩立、古有明訓;王業不偏安、臣子指責,今日本丞相豁出去了,不信攻不下定軍山!”

“叔至將軍何在?”

“末將在!”

“率本部人馬出擊,一舉截斷甬道、分割曹軍!”

“諾!”

仗打到這個地方,想收手是不可能了,經過反復權衡之後,諸侯亮咬牙打出了一張王牌--白耳兵!

當年劉備逐鹿中原,多次敗在蕭逸的玄甲鐵騎手下,地盤丟個精光不說,還被追的上天無路、入地無門,那情景別提有多慘了,同時也認識到組建一支精兵,對爭霸天下有多大的作用!

故而在荊州站穩腳跟之後,專門從軍中選拔勇猛之士,組建了一支重裝步兵部隊,其軍旗、盔甲、武器皆用白色牦牛尾裝飾,以示威武尊貴之意,故而稱為白毦兵!

毦者,羽毛裝飾之意,而‘毦’與‘耳’同音,軍中士卒識字者不多,慢慢就叫成白耳兵了。

白耳兵共有兩萬余人,在戰場上屢立功勛,所攻者無有不破,被劉備視作嫡系中的嫡系,並交由心腹大將趙雲統帥,平常宿衛王宮,戰時充做王牌!

這次出師北伐,諸葛亮本想把白耳兵全帶出來,作為一記殺手鐧使用,關鍵時刻扭轉戰局,沒想遭到李嚴、許靖等人極力反對!

保守派大臣們認為,十萬大軍北伐中原,巴蜀內部過於空虛了,必須留下一支精兵保護王後、幼主的安全,否則一旦成都有變,蜀漢社稷危矣!

雙方爭執了許久,誰也說服不了誰,最後還是趙雲居中調和的,自己率領一萬兩千白耳兵留下,護衛王宮、成都的安全,派副將-陳到帶領其余八千人,隨著諸葛亮一起北伐中原!

之前的戰事中,這支精銳部隊一直沒有出動,而是待在營中、養精蘊銳,就是為了關鍵時刻放出來,給曹軍以狠狠一擊!

…………

“哈哈,諸葛村……村……村夫,你終於忍不住嗎,把白耳兵調……調……調上來了,既然如此,我也打出一張王牌,看看誰的牌更加厲害,傳我軍令,弩兵出……出陣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