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四章決戰定軍山!(一)(第2/2頁)

比如讓金牛道、洋巴道的人馬發起幾次強攻,把南鄭城的守軍吸引過去,讓他們短期內無法支援定軍山!

又比如耐心等待兩個月,進入秋季之後,益州地區會有連綿大雨,地面泥濘不堪,曹軍騎兵馳騁不開,沖擊力會大打折扣的,那時再行決戰對蜀軍更有利!

另外嗎,自己派人回成都城了,再籌集四萬兵馬、二十萬斛糧食,以及若幹軍械物資,只要援軍、糧草送到了,敵我力量發生改變,再出兵勝算就大多了,可後援何時能到呢?

…………

“嘩!--嘩!”

“嗯,大營中何故喧嘩?”

“啟稟丞相大人,咱們的援軍終於到了,還帶來了糧草輜重!”

“太好了,糧草再不送來,弟兄們就要餓肚子了!”

“快去看一看,來了多少援軍!”

正在商議之間,大帳外傳來陣陣喧嘩之聲,得知是後方送糧草來了,諸葛亮與眾將不禁長出一口氣,臉上也露出了笑容,可是很快就笑不出來了。

諸葛亮之前致書成都,要求至少四萬援軍、二十萬斛糧食;結果只來了一萬五千人,還大都是老弱殘兵,糧食也只有五萬斛,只有要求數目的四分之一!

而且以高粱、豆子、黍子這些雜糧為主,平時喂牲口都不愛吃的,如今卻成了將士們的主食!

“押糧官何在,為何不按本相命令行事?”

“丞相大人見諒,非是屬下們不盡力,實在是兵員難征、糧草難征,也太難運了!”

衣衫襤褸、面黃肌瘦的運糧官,跪倒在大帳之中,眼淚一對對往下掉,哭訴著兵員、糧草不足的原因。

四年之前,蕭逸攻略西南之時,從巴蜀席卷走了四十多萬人口,對社會生產造成了極大破壞,雖然諸葛亮勵精圖治數載、重新恢復了社會秩序,可失去的人口一時間無法補充的!

十萬大軍出征漢中,還有兩倍數量的民夫負責轉運物資,巴蜀的青壯年幾乎全動員起來了,那裏還有兵員可征集啊,如今在田地中勞作的只剩一些老弱婦孺了。

現在正值盛夏季節,倉庫裏的糧食吃的差不多了,地裏的莊稼還沒有成熟,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,縱然官員們用出吃奶力氣,也征集不到多少糧草!

運輸也是一個大難題,蜀道難、難於上青天,尤其是幾百裏的棧道,牛馬、車輛都難以行走,全靠著肩挑人扛運輸物資,後方征集二十斛糧食,一斛送到米倉山大營就不錯了。

因此上,別看只送來了五萬斛糧食,中途損耗卻高達百萬斛以上,這般高的損耗比例,就算把巴蜀家底抖摟幹凈了,又能支撐多久呢?

當然了,蜀漢政權的某些高官,不願意北伐繼續下去,也不願讓諸葛亮繼續統軍,故而出工不出力,也是糧草遲遲送不來的原因之一!

可是五萬斛雜糧,供應十幾萬人馬,恐怕一個月都支撐不住,皇帝還不差餓兵呢,這仗可怎麽打啊?

“啟稟丞相大人,這裏還有一封書信,是成都令-聶大人托屬下轉交的!”

“哦,拿來我看!”

青竹信筒用蠟油密封著,用燭火烤化之後,從中取出一份書信,上面只有八個字:‘丞相速歸,遲恐生變!’

八個字,卻像是八道驚雷,狠狠砸在了諸葛亮心頭上,以至於雙手劇烈顫抖,信紙飄落到了地上,其余文武也都看到了,無不顏色大變!

最近後方流言四起,人心惶惶不安,可沒想嚴重到這個地步了,‘生變’二字,顯然是指某些人試圖發動政變,以改變蜀漢集團的領導核心,這就是要造反啊!

糧草不濟,人心不穩,到了這一步,諸葛亮只有兩個選擇了:

一是放棄北伐,帶領人馬返回成都,穩定蜀漢政權的內部,也穩定自己丞相位置,不過受此巨大挫折,再想二次北伐就難了!

二是速戰速決,只要能夠拿下定軍山,就能消除那些流言蜚語,同時鼓舞蜀漢軍民士氣,諸葛亮的政治地位也就穩固了!

否則這般對峙下去,十幾人馬難以保全,蜀漢政權也有滅頂之災,這般巨大的壓力下,再謹慎的人也要豁出去一把了!

“眾將校聽令:開始給士卒們加餐,好好的養精蓄銳,五天之後攻打定軍山,與曹軍決一死戰!”

“諾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