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章司馬氏家族內部會議!(第2/3頁)

司馬防縱橫官場幾十年,深知政治鬥爭的殘酷性,不是你吞掉別人,就是別人吞掉你,根本不能和平共處,故而把兒子們召集起來,商議一下擺脫困境的辦法。

否則按照眼前局勢,再過上二十年左右,蕭氏必然一家獨大,進而得到整個天下,那個時候嗎,曹氏或許得享富貴,司馬氏則必然灰飛煙滅!

要想避免滅亡的厄運,就得趁著鼎足之勢尚未打破,提前謀劃好應對之策,如果司馬氏能在這場博弈中勝出,未來就真的‘澤被蒼生’了。

“父親大人勿憂,我司馬氏傳承千年、底蘊深厚,上有列祖列宗護佑,下有父子齊心合力,絕不會淪為他人刀下魚肉的,要想擺脫眼前困境嗎,兒子以為當從四方面入手!”

“哦,那四個方面?”

“兵、士、姻、學!”

“細細說來!”

“諾!”

司馬八達之中,司馬懿一直充當著謀主角色,為家族謀劃未來,這個重任自然非他莫屬了。

“自古以來,欲成大事,必掌兵權,可是殺神在軍中影響力太大了,我司馬氏子弟從軍者,或是委任文職,或是遭到冷遇,始終無一人可掌握兵權的!

既然如此,可派七弟、八弟返回河內郡老家去,暗中招募遊俠、刀客三千人,訓練成我司馬家族的死士,日後若有大事發生,這一支人馬可收奇效!”

兩漢以來,士族門閥都會豢養一些死士,少則數百,多則上千,這些人無視朝廷官府,只認供養自己的家主,或是隨行護衛,或是暗殺仇家,成為了士族豪強的私兵!

漢室傾頹,豪強並起,其中重要原因之一,就是這些士族豪強手中有私兵,只要稍微裝備一下,扯出旗幟就能造反了。

不客氣的說,當年曹操在老家矯詔起兵,短短時間拉起一支人馬,其實靠的就是曹、夏侯兩家的私兵,這才成為了十八路諸侯之一,參與到爭奪天下的遊戲之中!

曹操得私兵之利,亦深知私兵之害,故而做了大漢丞相之後,多次嚴令各地士族豪強,不得再豢養死士了,違者以謀反之罪論處,為此可殺了不少人呢!

在奸雄鐵腕震懾之下,士族豪強們有所收斂,都不敢公開豢養死士了,可私下還是招募門客、家丁、仆從,換湯不換藥而已!

“我司馬氏世代忠良,絕無反叛國家之心,不過養上一些門客,用來看家護院也是合情合理之事,不過此事一定要做的謹慎,以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,明白嗎?”

“諾!”

司馬防沉思片刻,點頭同意了次子的提議,最近幾次政治鬥爭中,司馬氏之所以處處被動,還不是手中沒有兵權嗎,腰杆挺不直,說話沒底氣!

三千私兵不算多,攻城掠地肯定不行,不過搞個暗殺,或者發動政變足夠了,因為政變往往發生在蕭墻之內,千軍萬馬用不上的,不見春秋末期,公子光(後來的闔閭)計除吳王僚,只用了一名刺客、一柄魚腸劍嗎!

“士字又何解釋?”

“回稟父親:蕭氏、曹氏、士族三足鼎立,而我士族實力並不弱,之所以處處受制於人,皆因內部四分五裂,沒有形成一個整體!

最近這段時間,請大哥、三弟暗中聯絡各門閥家主,大家團結起來,守望相助,如此進可以權操天下,退也足保平安無事!”

說話間,司馬懿從懷中取出一張紙,交到了父親手中,又傳閱其他兄弟,上面是一些家族名單:

潁川-陳氏(陳群家族),荀氏(荀攸、荀彧家族)。

陳郡-袁氏、謝氏(後來衣冠南渡,這兩家是東晉的頂級門閥)。

龍亢-桓氏(大名鼎鼎的桓範、桓溫出自這個家族)。

瑯琊-王氏(東晉四大頂級門閥,王、謝、袁、蕭之首)。

泰山-羊氏(西晉開國名將、滅吳的奠基人羊祜出自這個家族)。

平原-華氏(華歆家族)。

另有河北盧氏、清河崔氏、太原王氏、弘農楊氏、京兆韋氏、河東衛氏、裴氏、賈氏、柳氏、薛氏……共計三十二家!

這些都是頂級士族門閥,底蘊深厚,影響巨大,子弟遍布朝野上下,如果能夠團結起來,其力量足以改天換地了,而且事成之後,司馬氏作為同盟發起者,必然充當士族盟主的角色,未來天下是士族集團的,也就是司馬家族的了。

“不錯,此事當速辦,姻字又做何解?”

“三方之中,蕭氏獨強,而曹氏、司馬氏較弱,而弱者生存之道,莫過於結為姻親,聯盟抗強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