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五章最高層次的政治博弈!(第2/2頁)

……

進退兩難之時,程昱出來進諫了,身為開國元老重臣,他的話絕對有份量,也的確出於一片好心!

一面搬出先帝遺令,給曹丕找台階下,一面以言語暗示,派蕭逸出征的好處,以及不派蕭逸出征的隱患……

大魏帝國的百萬雄兵,起碼半數控制在蕭逸手中,別人是調遣不動,也指揮不了的,就算皇帝下旨也沒有用,這些驕兵悍將只認蕭逸的軍令!

換而言之,如果派別人掛帥出征,只能調遣忠於曹氏的兵馬,南下與敵軍浴血廝殺,不論勝敗都會損失慘重,而蕭氏的兵馬留在後方,卻很好的保存了實力!

大戰結束之後,曹、蕭兩邊的兵力對比,就會從原來的五五開,變成了三七開、甚至是二八開了,此消彼長之下,曹氏江山還能保住嗎?

“嘶!--嘶!”

曹丕也是聰明人,很快領悟了其中深意,不禁嚇出了一身冷汗,看來為了大魏江山穩固,只能派……不對,是請蕭逸掛帥出征了!

問題是,先前自己利用皇冠、龍袍之事,試圖狠狠的打壓一下蕭氏,沒想到弄巧成拙了,最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,如今要想請蕭逸出征,必然要付出一些代價才行!

如果蕭逸自行回到朝堂,再主動請纓出征,自己付出的代價小一些,皇帝的尊嚴也能保留幾分!

相反的,自己主動求上門去,不但要大失顏面,還要付出更多的代價!

權衡利弊之下,曹丕決定咬牙堅持一下,決不能輕易的服軟認輸,自古只有臣子錯,沒有天子錯!

“眾卿家之言,容朕慎思之,今日暫且散朝吧,明天再好好商議此事!”

“可是陛下,救兵如救火啊?”

“朕說過了,明天再商議此事,誰還有異議嗎?”

“臣等遵旨!”

曹丕宣布散朝之後,返回後面寢宮去了,一夜一天不眠不休,身體有些支撐不住了,精神上更是備受煎熬,難怪父親生前常說自己折壽了,有這樣一位強勢的臣子,任誰也得少活幾年啊!

文武群臣面面相覷,只能嘆息著離開了皇城,私下自然少不了議論紛紛:

有的大臣認為,皇帝的心胸太狹窄了,寧可讓敵軍攻城掠地,也不派太師大人出征,這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嗎?

須知沒有江山,談何臉面啊!

有的大臣認為,太師大人也有不對之處,因為受了一些委屈,就置國家安危於不顧,躲在府中不肯上朝,這未免太義氣用事了吧?

也有一些聰明人看出來了,這不止是義氣之爭,更是曹丕、蕭逸精神上的較量,看看危機來臨之時,誰更能沉的住氣,誰對這個國家掌控力更強!

歷史上,不乏這樣的上位者,故意的把國家弄亂,或者讓國家陷入戰爭中,以此來打擊自己的政敵們,進而消除內部隱患,而後再開創出太平盛世,用一句話來概括:天下大亂,才能天下大治!

不過這樣的上位者,必須有大智慧、大毅力,以及逆轉乾坤的手段才行,否則就是引火燒身了,後世一位挖大運河的皇帝,就是失敗的典型例子!

於是乎,一場最高層次的博弈開始了,好在沒有形成持久戰,短短幾天就分出勝負了。

六月十六日,荊州再次送來急報,關羽一面猛攻襄陽城,一面分兵攻打宛城,並派遊騎兵滲透進入汝南郡,距離許昌城不過兩百余裏了。

文武群臣無不驚駭,聚集在麒麟殿上,請求派大師大人出征,而曹丕托病不出,隱於深宮之中,且不準任何人進寢宮探視!

無奈之下,群臣又前往無愁侯府,請求太師大人上朝,蕭逸亦閉門不見,證明自己仍在‘閉門思過!’

六月十八日,漢中郡也送來急報,諸葛亮指揮一十五萬人馬,分三路攻打金牛道、米倉道、洋巴道,守軍正在與之激戰,請朝廷火速增派援兵!

曹丕聞訊之後,在寢宮中踱步良久,幾次走到了大門口,又咬牙退了回去,不肯與文武群臣相見!

六月二十日,荊州再次送來了急報:趁著關羽攻打荊襄之際,江東大都督陸-遜提兵八萬,大小戰船兩千余艘,進駐到了江夏郡境內,大有坐觀成敗,渾水摸魚之意!

這下曹丕坐不住了,一旦蜀漢、孫吳聯手北伐,曹魏政權就真的危險了,於是出寢宮於群臣相見,商議出兵迎戰之事!

更準確的說,是如何把蕭逸請出來,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