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章天下人只知蕭太師,不知魏天子!(第2/3頁)

話說篡漢稱帝以來,曹丕最擔心的事情,就是蜀漢、孫吳聯合出兵北伐了,自己的文韜武略遠不及父親,曹魏政權又尚未穩固,現在可不是開戰的時候!

沒想到老天爺保佑,先是孫吳拱手稱臣,與曹魏和平相處,而後劉備撒手歸西,又去了一個心腹大患!

劉備病逝,其子年幼,蜀漢內部人心惶惶,料想七八年之內不會出兵的,自己就有了足夠的時間,好好處理內部事務了。

古人說的好:飛鳥盡、良弓藏,狡兔死、走狗烹,敵國破、謀臣亡,天下已安,驕兵悍將留之何用?

自己以前處處尊敬蕭逸,並給予極高待遇,一是蕭逸實力雄厚,功高蓋世,不敢輕易的得罪了,以免動搖了大魏政權!

二是擔心蜀漢、孫吳出兵北伐,曹休、曹真之流根本不頂用,還得指望蕭逸披掛上陣,禦敵於國門之外呢!

如今情況不同了,孫吳、蜀漢自顧不暇,短期內不可能出兵北伐了,蕭逸的重要性也隨之下降,有些事情就可以推行了。

“啟稟陛下,蜀漢有一份國書獻上!”

“哈哈,偏遠小國,終於懂得尊敬上邦了嗎,拿來給朕觀看!”

“遵旨!”

曹丕正得意之間,尚書令-辛評突然來了,手中還托著一份國書,上面的封印還沒有打開!

曹魏、蜀漢互相敵對不假,外交關系卻沒有斬斷,曹丕登基稱帝之後,還派人向蜀漢遞送了國書,如今對方回書一份,也是理所應當之事!

而且曹丕還期盼著,蜀漢能夠向孫吳一樣,也向自己納貢稱臣,那就是完美之事了,父親都沒能做到的事情,讓自己給做到了,那該是何等的榮耀啊?

‘奉天承運-華夏正統-大漢君王敬問魏國主!’

可是看到國書的封面,曹丕就徹底失望了,劉家父子雖然沒有稱帝,卻仍以漢家正統自居,且自稱為‘漢君王’,而稱曹丕為‘魏國主,前者明顯高出後者半籌!

不過劉禪黃口孺子,沒有這般心機權術,這份國書肯定出自諸葛亮之手,蜀漢軍政大權也在此人手中!

“豈有此理,劉禪小兒,諸葛匹夫,安敢如此輕朕耶?”

“朕早晚親提百萬雄兵,踏平巴蜀,攻破成都,生擒劉禪做執扇小兒,活捉諸葛為牽馬奴仆,方雪朕心頭之恨也!”

……

待看過國書之後,曹丕濃眉豎起、細眼圓睜,喘氣粗如老牛一般,幾下把國書扯個粉碎,仍在地上還踩了幾腳!

帝王者,講究一個舉止沉穩、言語有禮,能把曹丕氣成這個樣子,可見這份國書不一般啊!

莫非狠狠的羞辱了曹丕,並問候了曹家祖宗十八代,尤其是女性親屬嗎?

答案是否定的,這只是一份普通國書,通告了先王(劉備)崩殂,新王(劉禪)繼位之事,又申明了蜀漢才是華夏正統,而曹魏得國不正,期間沒用一個臟字,也沒有粗鄙之言!

問題是,國書雖沒有一個臟字,卻用另外一種形勢,表示了對曹丕的莫大鄙視--擡格!

原來古代的奏書,都是從右向左、從上到下書寫的,始皇帝時期形成了規矩,既奏書中涉及到一些特殊字眼,必須另起一行擡高位置書寫,以示尊敬之意!

比如天地、神靈、宗廟、山陵、祖宗……這些文字都要另起一行,擡高三格書寫!

太上皇、皇太後、皇帝、皇後則另起一行,擡高兩格書寫!

朝廷、國家、龍樓、鳳閣、玉墀、上苑……以及上級、長輩的稱呼,另起一行擡高一格書寫,若是同級、同輩、晚輩之人,則無需擡格書寫了!

別看只是小小的擡格,卻代表著天、地、君、親、師五倫,誰要是書寫錯誤的話,輕則被上級、長輩訓斥一頓,重則丟官罷爵,身敗名裂,甚至是人頭落地呢!

蜀漢這份國書裏面,也使用了擡格的方式,卻擡的非常巧妙,擡的很惡心人,準確說是惡心曹丕一個人!

其中天地、神靈、漢家歷代先帝,包括昭烈王(劉備),全都擡高了三格書寫,當今漢王(劉禪)擡高了兩格,而輪到魏主(曹丕)之時,竟然沒有擡格書寫!

堂堂大魏天子,竟然被視作普通人,面對這般的輕蔑與羞辱,曹丕安能不暴跳如雷呢?

如果只是稱呼沒有擡格,曹丕還不至如此憤怒,畢竟曹魏、蜀漢是不共戴天之敵,互相攻擊謾罵都是常事,問題是這份國書裏面,又對曹丕來了個二次傷害!

魏主(曹丕)沒有擡格,可是提及太師大人(蕭逸)之時,反而另起一行,擡高一格書寫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