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魏、吳外交戰!(下)(第2/3頁)

就這麽決定了,本太師親自統兵南下,孫紹擔任先鋒官,如此江東軍民勢必不戰而降,生擒孫權也是指日可待,我要把這個碧眼小兒裝進囚籠中,在天下各地巡遊展示一番,再抽筋扒皮,用粗鹽腌制起來,留給後人觀看!”

…………

“末將願隨太師大人南征,踏平江東,生擒孫賊!”

“下官也願隨太師大人南征,押送糧草,安撫百姓!”

開戰的言語一出,瞬間引起了群臣的響應,整個大殿都沸騰起來了,趙咨卻是面如死灰,人都站立不穩了,怎麽弄成這個樣子?

原來出使之前,孫權、趙咨與重臣們反復商議了,對這次的魏、吳外交戰,提出了上、中、下三條策略:

上策:曹魏、孫吳平起平坐,結為兄弟之邦,準許孫權在東南登基,建立一個東吳帝國,都城就設在健康城,如果可能的話,曹、孫最後結成姻親關系!

中策:曹魏稱帝,孫吳稱王,二者結為友好之邦,後者不稱臣、不納貢、不派人質,保持政治上的獨立性!

下策,曹魏稱帝,孫吳稱臣,可以進貢一些財物,並接受曹魏的冊封,但是不割土地,不聽調遣,依舊在東南稱霸!

開戰是不可能的,彼此力量相差太懸殊了,何況江東軍善於水戰,不善於陸戰,北伐無異於以卵擊石,上次的逍遙津之戰就是證明了,何況孫權名為漢臣,實則自行其是,根本不會為了漢家開戰的。

按照謀劃好的,趙咨本想立足中策,爭取上策的,沒想到一番交鋒下來,恐怕下策都難以保全了!

如果別人說討伐江東,趙咨還未必相信呢,可這話出自蕭逸之口,那就不敢不信了,誰不知道這位好戰成癮、嗜血成性,一天不殺人就渾身難受啊!

而以蕭逸在曹魏集團的地位,絕對可以發動一場滅國之戰,百萬大軍猛撲江東六郡,再讓小霸王之子擔任先鋒,其後果不堪設想啊!

不行,不能因為自己的外交失誤,為江東引來滅頂之災,可這件事如何才能挽回呢?

“太師大人此言差矣,吳王雖然小有過失,對大魏卻是畢恭畢敬,存以臣侍君之心,行以小奉大之實,大魏又豈能不教而誅呢,出兵之事萬不可行啊!”

“哦,既言以臣侍君,如今貴使者來到了大殿之上,又為何傲立不跪呢?”

“這個嘛……罪臣參拜吾皇,萬歲、萬歲、萬萬歲!”

趙咨的精神防線崩潰了,雙膝跪地,叩拜行禮,又把節杖上的牦牛尾巴,狠狠的拽下了一根來,以示孫吳絕無稱帝之野心!

蕭逸返回座位上,以目光示意曹丕,自己的黑臉唱完了,下面該你唱紅臉了。

蕭逸霸道好戰,卻並不莽撞行事,以曹魏帝國現在的情況,還不適合發起大規模統一戰爭,起碼休養生息二十年,才能在實力上徹底碾壓巴蜀、江東!

以後討伐江東之時,孫紹可就不是先鋒官了,而是擔任一路大軍的統帥,效仿其父小霸王-孫策,再來一次橫掃江東如卷席,必不失為一段佳話!

“聖人有雲:夫兵者,不祥之器,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!

朕新登大寶不久,正當修身養性,厚德載物,安能妄動兵戈,使天下百姓陷入戰火之中呢?

吳侯雖有小錯,當以言語勸誡之,以德行引導之,使其反省自身、扶正祛邪,此乃我大魏王化之道也!”

……

“陛下仁而愛人,邁古超今,雖唐堯、虞舜不及也!”

“罪臣代江東六郡生靈,叩謝陛下天恩,萬歲、萬萬歲!”

曹丕的紅臉唱的不錯,顯示了自己的雍容大度,又不失帝王之氣魄,而後讓人設下盛宴,好好的款待趙咨,文武百官作陪……

酒席宴間,蕭逸突然問起了東南之事,比如江東船隊出海之時,有沒有見到三座仙山,還有馱負仙山的巨型神龜,以及身告三十丈的龍伯氏巨人?

當趙咨回答沒有之時,蕭逸不禁滿臉失望,又露出了回憶之色,仿佛自己親眼見到過仙山,還在上面遊玩過似的!

趙咨看在眼裏,記在心中,決定返回江東之後,把這件事稟告自家吳王!

蓬萊、東瀛、方丈三座仙山,詭秘綺麗,虛無飄渺,隨風來去,若隱若現,雲霞藏其面貌,海浪掩其形跡!

其上有四季常開之花,萬古長青之樹,白猿獻桃,仙鶴起舞,仙人腳駕祥雲,來去快如閃電,其下有巨龜馱負……若非親眼得見,肯定說不出這些話的!

而且世人皆知,這位太師大人來歷神秘,莫非是從……不止趙咨暗中思量,寶座上的曹丕也心動了,帝王誰不想長生不老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