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章三公九卿十六大將軍!(第2/3頁)

一個不能服眾的丞相,是無法率領文武百官,幫助皇帝處理好國家大事的,反而會引發內部矛盾呢!

其余文武也都各有缺陷,或是能力不足,或是人品太差,曹丕來回扒拉了十幾遍,也沒挑出一個丞相之才,急得是心頭火起,這才不斷杖責身邊的侍從們!

“啟稟陛下,文學掾-司馬仲達大人求見,正在宮門外等候著!”

“冢虎來了,宣進來吧!”

“陛下有旨,文學掾-司馬仲達覲見嘍!”

……

一名小宦官壯著膽子進來了,跪拜行禮的同時,緊緊抓著懷中隆起之處,這個時候敢冒死稟告,自然是受了莫大好處,人都怕死,人更貪財!

曹丕沉吟了片刻,示意召司馬懿覲見,雖然這頭‘冢虎’陰險狡詐,是個必須日夜提防的家夥,可要想解決眼前難題,還非得倚仗這家夥不可呢!

外有貪狼、內伏冢虎,金戈鐵馬、爾虞我詐,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,曹丕不禁心生感嘆:這個皇帝真他媽不是人幹的啊!

“臣-文學掾-司馬仲達,參拜吾皇萬歲、萬歲、萬萬歲!”

“呵呵,愛卿免禮平身,今日進宮所為何事啊?”

“聽聞陛下近日躁火太盛,臣特有一劑良藥送上,保證陛下神清氣爽,龍體康健!”

“哦,愛卿有何良藥,速速的獻上來吧!”

司馬懿赤足走進大殿中,行三跪九叩之禮,動作標準流暢,只字不提國家大事,真的從懷中掏出一個小紙包!

有侍從把紙包接過,恭敬的放到了龍案上,曹丕親自打開觀看,裏面真的是幾味中藥:烏梅、麝香、生姜、香嵩!

這是什麽情況,司馬懿單獨進宮覲見,不是來出謀劃策的,而是真的來獻藥?

可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,這幾味不是敗火、去躁之藥,反而有補血補氣的功效,為人臣者胡亂獻藥於君主,可是人頭落地的重罪,司馬懿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嗎,還是說另有深意?

“烏梅、麝香、生姜、香嵩……烏、麝、生、香……勿、設、丞、相……勿設丞相?”

曹丕也是心思敏捷之人,很快就領悟了其中深意,不禁高興的直拍腦門,暗罵自己真是太蠢了,鉆進了死牛角尖中,既然沒有合適的丞相人選,幹脆不設丞相不就行了!

先秦時期,各國只有相、相邦之名,秦始皇帝一統天下,這才正式設置丞相,為文武百官之首,協助皇帝處理軍國大事!

西漢沿襲秦制,也設有丞相官職,開國第一相就是蕭何,第二位是曹參,二人的執政風格基本相同,這才有了‘蕭規曹隨’之說!

到了漢哀帝時期,為了進一步鞏固皇權,下旨廢除了丞相官職,把權力分散給了其他官員,之後的二百多年時間裏,大漢王朝一直沒有丞相的!

直到曹操崛起之後,為了實現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,這才重新設置了丞相職位,以此總覽軍政大權!

如今新朝新氣象,在朝廷上做出重大調整,添加、或者裁撤一些官職,也是合情合理之事!

“哈哈,卿獻良藥,去朕大病,朕必重重有賞!”

“臣叩謝陛下隆恩!”

………………

黃初元年-正月初五,新年氣氛剛剛過去,朝廷正式頒布聖旨了,加封文武群臣,並宣布新的人事任命!

大魏帝國的朝廷,分為內庭、外朝兩大部分:

內廷者:在宮廷之內設尚書台,辛評為尚書令,辛毗為尚書仆射,下設尚書六人,以及侍中、中常侍、黃門侍郎若幹人!

內庭主要執掌章奏文書、起草詔令,只對皇帝一人負責,大小官員也由皇帝直接任命,其余任何人不得插手!

虎豹騎擴充到五萬人,並分成前、後、中、左、右五營,由五名虎賁中郎將統領,負責皇宮內外的安全,同樣由內廷直接管轄,無聖旨不得調動一兵一卒!

外朝方面,撤銷了丞相之職位,只設三公九卿,輔佐皇帝處理軍國大事!

三公:

大司馬蕭逸,執掌邦國之兵馬,外伐蠻夷,內平禍亂!

大司徒王朗,輔佐處理大小政務,安撫百姓,鼓勵農耕!

大司空陳群,制定律法,掌管刑獄,且有督察文武百官之權!

九卿:

太常卿-程昱,掌管宗廟祭祀,和國家之禮法!

光祿勛-劉曄,專掌宮廷膳食及朝會、祭祀時酒宴、祭品!

衛尉華歆,負責都城的守衛,以及一些秘密部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