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章禪讓天下!(中)(第2/3頁)

“請漢高皇帝嫡系子孫上前,接受皇帝之位!”

“不敢!不敢,草民萬萬不敢!”

曹丕遞出傳國玉璽,示意把皇位讓給劉滿倉,後者嚇得跪拜於地、渾身顫抖,一個勁的說著不敢!

其實大家心中明白,找來這位高皇帝嫡系子孫,不過是走個過場,顯示一下曹丕的高風亮節,好不容易奪來的江山,豈能再送回劉氏手中呢?

……

“大魏王第二道揖讓諭:華夏江山,始於夏禹,今查高安鄉侯-夏侯玹,本為夏禹嫡系子孫,孤今特將帝位揖讓之,不勝欣喜之至!”

第二個走出來的,正是夏侯玹,原名曹玹,是曹操的第十一個兒子,後過繼給了夏侯惇為子,與曹丕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!

史書記載:武王伐紂之後,封夏禹之後裔-東樓公於杞,建立杞國,杞國後被楚國所滅,杞簡公的弟弟佗逃往魯國,魯悼公因為他是夏禹的後代,給予采地為候,稱他為夏侯氏,其後子孫就以‘夏侯’為姓了,這就是夏侯家族的來歷!

也就是說,夏侯惇、夏侯淵這一支血脈,乃是大禹的後代子孫,曹操的父親曹嵩,原就是夏侯氏之子,自然也是大禹的後代了。

“請夏禹嫡系子孫上前,接受皇帝之位!”

“大王才是夏禹嫡系子孫,受禪天下理所當然,小弟俯首稱臣而已!”

曹丕再次推出玉璽,示意夏侯玹來做皇帝,後者同樣跪拜於地、百般推辭,順便說起了曹氏的來歷!

兄弟兩人一唱一和,其實就是告訴天下人,曹姓出自夏侯氏,夏侯氏為大禹的後代,大禹建立的夏朝,才是華夏歷史上第一個王朝!

如今曹丕受禪天下,不是竊取劉姓的江山,而是拿回自家祖宗的江山,合情合理,名正言順!

“大王才比堯舜,德配孔孟,理應成為天下共主!”

……

眼看曹丕如此精彩的表演,群臣們不禁挑大拇指稱贊,真是好手段、好心機啊,不愧是亂世奸雄之子!

不過揖讓諭有三道,先讓漢高祖嫡系子孫,又讓夏禹後代子孫,最後一道又讓於何人呢?

讓給殷商後人,讓給姬周後人,總不會讓給秦國後代吧,昔日項羽兵入鹹陽城,誅滅贏氏三族,早就殺的一個不剩了!

或者讓給某位聖人之後,老子、孔子、莊子、墨子……真是不好猜測啊!

“大魏王第三道揖讓諭:武王蕩平諸侯,平定禍亂,皆賴……皆賴……皆賴大司馬大人鼎力相助,文韜武略,無人可比,孤今特將皇位揖讓之,從此江山執掌能者手中,黎民百姓受其福澤,不甚欣喜之至!”

程昱結結巴巴的,念完了第三道揖讓諭,冷汗陰濕了衣衫,人也差點癱坐地上,真是沒有想到啊,曹丕要把皇位讓給蕭逸來坐?

不但程昱沒有想到,文武群臣沒有想到,就連蕭逸都呆愣住了,目光轉動幾下,這才想通其中緣由:曹丕這是以退為進,用皇位將了自己一軍啊?

曹丕繼位魏王以來,心中一直提防著蕭逸,生怕他發動軍事政變,把江山社稷奪了過去!

可是蕭逸的能力太強、威望太高,黨羽又太多了,曹丕沒有辦法壓制住,於是就想出了這個計策--以退為進,沽名釣譽!

試想啊,今天是曹魏代漢的大日子,曹丕卻當著十幾萬文武官員、黎民百姓的面前,要把皇位讓給蕭逸,後者真能接受嗎?

按照常理來說,蕭逸當然不能接受了,那樣會引發天下大亂的,非但不能接受,還得說一番效忠曹氏的話,以示自己對皇位絕無覬覦之心!

問題來了,蕭逸今天推辭了皇位,以後就不好再奪皇位了,否則就會被天下人戳脊梁骨的,白送給你的不要,非要自己去搶奪,這是什麽人品啊?

出爾反爾、違背信義、食言而肥……各種罵名滾滾而來,就算是罵不死蕭逸,也讓他無顏面對世人,這一招真是陰狠缺德啊!

“孤真心以江山社稷相讓,請大司馬大人登台繼皇帝位,從此權禦天下!”

曹丕上前幾步,手中舉著傳國玉璽相讓,言辭懇切無比,目光中卻透出一股子得意!

自己就是要當著天下人面前,逼迫蕭逸立下誓言,永遠效忠於自己,永遠做大魏的臣子,如此曹家江山就誰也撼動不了了!

可是曹丕沒得意多久,臉色再次大變起來,因為他看到蕭逸面露微笑,真的向自己走過來了……

這可糟糕了,蕭逸非比尋常,一向能為他人之不能為,敢為他人之不敢為,他會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,真的把傳國玉璽接過去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