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要做就做真皇帝!(第2/3頁)

堂堂的大魏王,整天給人家做小弟,這滋味著實不好受啊,因此曹丕不願意見到蕭逸,後者也是心知肚明,故而丞相府中的會議,經常是稱病不來,也很少參加大朝會!

再說治國方面,無論大事小情,只要蕭逸不點頭同意,曹丕就難以下達政令,就算是強行下令了,地方官員也未必遵從!

尤其是漢中、關中、西涼、並州、幽州這些地方,沒有加蓋大司馬金印的政令,那就是一張廢紙,一兵一卒都調遣不動。

大王做到這個份上,其郁悶可想而知了,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,一是蕭逸功勞大、威望高、實力強,曹丕根本壓制不住!

二是曹丕、蕭逸兩人之間,沒有一個名正言順的‘君臣名分!’

曹丕是大魏國王、兼任漢丞相,領冀州牧!

蕭逸是無愁縣侯,大司馬,兼大司農,領幽州牧!

前者的爵位、官職、領地,都在後者之上,可是歸根結底,二者都是大漢臣子,都在領大漢帝國的俸祿!

曹丕不是蕭逸的君王,蕭逸也不是曹丕的臣子,於公來說,二人同殿為臣,平起平坐;於私來說,二人分數姻親,輩分平等!

如此一來,曹丕沒有制約權力,蕭逸也沒有效忠義務,只是看在故去嶽父的面子上,以一個姐夫的身份、給小舅子幫點忙罷了,若是不聽話,還可出言責備!

曹丕的權利欲極強,不願永遠受制於人,可如何擺脫這種尷尬局面呢,只有一個辦法:篡漢自立,登基稱帝!

那個時候嗎,自己是大魏皇帝,蕭逸則是大魏臣子,皇帝管轄自己的臣子,名正言順,天經地義,蕭逸就是再強勢,也得乖乖的跪地臣服了。

因此上,曹丕必須做皇帝,不是假皇帝,而是真皇帝,而後利用君臣大義,強行壓制住這頭‘貪狼’,進而抓住軍政大權,才能保住曹家基業!

至於如何坐上皇位,在場都是熟讀史書之人,只要按照前人的辦法就行了,具體分為三步:

第一步,制造輿論支持,就是弄出一些鳳凰來儀、黃龍出水之類的神跡,讓天下人全都相信,曹丕篡漢自立的行為,是經過老天爺爺、以及無數神靈批準了的,這叫做君權神授!

在坐都是聰明人,知道如何安排這些事情,保證神跡接二連三的出現,還不露出一點破綻!

第二步,百官集體上書,擁戴曹丕登基稱帝、君臨天下,還要送上萬民傘、萬民折,以示這是天下百姓的意思!

曹丕假裝推辭一下,百官們再二次上書、三次上書,撒潑打滾、哭爹喊娘的上書,好像曹丕不做皇帝,天下人就沒法活了似的。

曹操執政時期,幾乎把漢室死忠殺光了,如今的朝堂上面,要麽是支持曹魏的,要麽是不敢亂說話的,肯定不會出現反對聲音,這場大戲肯定能唱圓滿了。

第三步,就是讓皇帝親下詔書,承認自己是主動的、心甘情願的、還非常開心的,把列祖列宗傳承下來的江山,拱手讓給魏王曹丕!

劉協不是精神強大的人,更沒有寧死不屈的勇氣,只要一邊嚇唬、一邊勸說,不怕他不乖乖就範!

這三步走下來,傳承四百多年的大漢江山,就要變成大魏江山了,曹丕做了皇帝,必然封賞百官、大赦天下,那真是你好、我好、大家好,只有劉協不太好了!

不過先別高興的太早了,走出這三步之前,還有一件大事要做,就是把曹丕準備篡漢自立的事,轉告給大司馬大人,並取得他老人家的支持!

大家心裏明鏡一般,如今的朝廷上面,無論大事小情,沒有大司馬點頭同意,那就絕對無法執行的!

不客氣的說,如果蕭逸不支持篡漢之事,今天這場會就算白開了,大家也都白激動了,曹丕再是野心勃勃,也得繼續做大漢的‘忠心臣子!’

沒辦法,人家手握幾十萬兵馬,又是天下第一名將,只要打出‘忠君報國’的旗號,瞬間就能把曹魏撕個粉碎,由自己取而代之!

相反的,如果蕭逸點頭答應了,以其鬼神莫測的手段,篡漢之事就會容易多了,或許不流一滴血,不殺一個人,就能順利達成目的呢!

問題是,謀朝篡位,大逆不道,在局勢尚未明朗之前,這種事怎麽跟蕭逸說,又派誰去說呢,一旦出現了差池,只怕項上人頭不保啊?

群臣面面相覷,誰也不想接這個苦差事,就連司馬懿都回到座位上,再次沉默不語了,如果說當今天下,誰讓這頭‘冢虎’深感畏懼,那就非蕭逸莫屬了,因為後者的城府更深、心腸更黑,手段也更加高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