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二章避實擊虛,引蛇出洞!(第2/2頁)

那知曹熊兩手一攤,表示自己學藝不精,沒什麽好的計策,又把難題推到了楊修面前。

其余文武官員們,也都緊盯這位太清先生,視為最後的希望了,身為四殿下的謀主,肯定胸懷韜略、腹有良謀吧?

“承蒙兩位殿下看重,不才卻有一個辦法,或可一舉拿下鄴城,名曰:引蛇出洞,趁虛而入!

請五殿下率本部人馬,大張旗鼓、繼續西進,奪取陽平郡之後,從東面猛攻鄴城,最好把守軍主力引出來,與之進而野外對決!

與此同時,四殿下率領主力人馬,偃旗息鼓,晝夜行軍,向北一路走安平郡、巨鹿郡、廣平郡,繞行到鄴城北面去,悄悄埋伏在山野之中!

只待守軍出城決戰,城防相對空虛之時,主力人馬突然殺出,一面截斷守軍退路,一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城,只要安排周密一些,當有八成以上勝算!

拿下鄴城之後,殿下擇良辰吉日,在銅雀台祭天稱王,河北四州可傳檄而定,再南向以爭天下,又何愁大事不成呢?”

楊修的計謀可謂高超,一環緊扣一環,避其實、擊其虛,符合兵家之詭道也!

不過也相當狠辣,這是用曹熊的人馬做誘餌,把獵物吸引出來,不管最後成敗如何,誘餌都有被吞掉的危險呢!

原來楊修內心中,仍對曹熊抱有極大懷疑,因為左思右想、權衡利弊,這位五殿下也沒有造反的理由?

曹熊是嫡出幼子,無論那個哥哥做了大王,或者做了皇帝,都少不了他一個諸侯之位,他又何必鋌而走險,參與到叛亂中來呢……除非他有更大的野心,不甘只做一個諸侯王!

此事不得不防啊,故而趁著攻打鄴城之際,讓曹熊帶隊去打硬仗,以折損其精銳人馬,一個人沒了實力,也就沒有野心了,免得造反成功之後,他再跟曹植爭奪大位!

“避實擊虛,果然妙計,不知五弟願承擔重任否?”

“只要拿下了鄴城,愚兄祭天稱王之日,必立汝為王太弟,江山共享,社稷有份!”

楊修一番良苦用心,曹植未必領悟清楚,不過他也讀過幾篇兵法,深知做誘餌是一件危險之事,擔心曹熊拒絕出兵,或者出工不出力,又提起了‘王太弟’的承諾!

帝王之位傳承,或是父死子繼,或是兄終弟及,曹植、曹熊一奶同胞親兄弟,立後者為繼承人,也是符合上古禮法的。

如此一來,曹熊不是為別人打江山,而是為自己爭天下,自然會竭盡全力、奮勇廝殺了!

“小弟前來會盟者,上承先王之遺志,下助兄長之大業,上陣沖殺,義不容辭,至於王太弟之事,以後再商量也不為遲!

不過嗎,鄴城有十萬守軍,小弟只有三萬人馬,力量上太過懸殊了,兄長可否調撥一下兵馬,也讓小弟多些膽氣?”

曹熊沒有推辭,卻提出一個‘合理要求’,就是給自己增加兵力,否則用三萬人攻鄴城,危險性太大了不說,也很難把守軍全吸引出來!

“這個嘛,賢弟言之有理,三萬人馬的確單薄一些,也難以造出大聲勢來!

愚兄再撥出三萬人馬,充實到賢弟的隊伍中,如此有了六萬大軍,足以拿下陽平郡,進而攻打鄴城東側了!

局勢緊張,刻不容緩,還望賢弟速速出兵才是!”

……

“五哥放心,小弟明天一早就出發!”

曹植略加沉吟,答應了分兵的要求,還與曹熊約定了出兵時間,後者很爽快的答應了,領了兵符,接收兵馬!

楊修有心阻攔,已經來不及了,而且沒好的借口,既然要讓馬兒跑,總得讓馬兒吃草吧?

商量妥當之後,各自回營準備!

第二天一早,曹熊率領著六萬大軍,浩浩蕩蕩的向西進發了,還打出臨淄侯、蕭懷侯兩面大纛旗,做出聯合進軍之勢,以迷惑外界的目光!

而到了傍晚時分,曹植、楊修帶領其余七萬人馬,也悄悄的出了甘陵城,在濃濃夜色掩護下,一路向北急行而去……

饑餐渴飲,曉行夜宿,七萬人馬疾速行軍,過清河郡、安平郡、巨鹿郡……再掉頭向南行進,終於在八天之後,順利的到達了巨鹿城附近,沿途城池無有阻攔者,反倒有不少開城歸順的。

巨鹿城-乃是兵家必爭之地,只要占據了此處,大軍進可攻,退可守,還能補充一些軍械、糧草、兵員,故而曹植、楊修商議之後,決定先奪巨鹿,再攻鄴城!

那知調兵遣將之際,突然有遊騎兵稟告:“巨鹿城守軍傾巢而出,攔住了前方道路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