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章憂心忡忡的蕭逸!(第2/3頁)

蕭王何事為天子,本愛金吾與麗華!

土坡之上,蕭逸又在做‘文抄公’了,誰叫自己文才不足,只好借用前人……不對,是借用後人的智慧了。

在東漢十二帝裏面,劉秀以及其子劉莊,都稱的上是有道明君了,父子執政期間,每旦視朝,日仄乃罷,還減少租徭役,興修水利,裁並郡縣,精簡官員,把國家治理的興興向榮!

不過嗎,劉秀父子建國、治國過程中,也有一點小問題,就是律法過於寬松了,又過於依賴豪強勢力了,使其不斷的發展壯大,最終形成了龐大的士族集團,也成了東漢王朝的一顆‘大毒瘤!’

“啟稟大司馬大人,金雕送來了消息,臨淄侯、蕭懷侯叛亂之後,集結了五六萬人馬西進,一路上連克高唐、平原、清河幾座重鎮,已經逼近陽平郡了,距離鄴城不過三四百裏!

就在昨天中午,臨淄侯在清河城內,大聚文武官員、門閥家主、地方豪強千余人,慶祝起兵連戰連捷,還公布了一份《撥亂反正-恢復古制-討伐叛逆檄文》,分發四方,告知天下!”

……

“什麽撥亂反正,恢復古制……曹子建這頭蠢豬,只知低頭啃食,不懂擡頭望天,這是要壞了天下大事啊!

待捉住了這頭蠢豬,非抽上兩百鞭子,再關進豬圈裏面,讓他好好反省一下,真是氣死我了,我的丞相大人啊,沒想到您的種子也有發黴的!”

孫紹快步上了高台,雙手遞過一份情報,蕭逸接過來觀看,臉色頓時陰沉下來了,還罕見的破口大罵起來。

曹植才高八鬥、學富五車,一向以聰明絕頂著稱於世,敢罵之為蠢豬的,恐怕只有蕭逸一人了,不過罵的很有道理:小聰明,大愚蠢!

檄文寫的很精彩,文筆優美,辭藻華麗,一看就出自曹植的手筆,先是重新申訴了一遍,自己起兵並非叛亂,而是奉先王之遺令,奪回屬於自己的繼承權!

希望天下之人,認清曹丕的醜惡嘴臉,站到正義一方來,還希望朝廷文武官員們,去暗投明,棄惡從善,自己非但既往不咎,還會提拔重用之類!

以上所說,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,真正讓蕭逸怒火中燒的,還是後面的幾句話:

‘桓、靈二帝以來,天下之所以大亂,皆因小人秉政,違背祖制,以致於朝綱混亂,生靈慘遭塗炭之苦,子建一旦執政治國,必然盡復光武、孝明二賢君之制,使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,自然政通人和,國泰民安!’

也就是說,曹植打敗二哥曹丕,坐上魏王,漢丞相之後呢,要恢復光武帝、漢明帝時期的制度,與士大夫們一同治理天下!

這話說的挺漂亮,也很有煽動性,似乎是曠世明主所為,可是不要忘記了,誰是士大夫--士族門閥集團是也!

說實話,此番青州平叛,蕭逸並沒把曹植、曹熊看在眼中,兩個被寵壞的調皮孩子罷了,拽過來揍一頓屁股也就老實了。

曹丕比兩個弟弟高明不少,可惜奸詐狡猾有余,雄才大略不足,也就背地裏玩點陰招罷了,成不了太大的氣候!

真正讓蕭逸忐忑不安的,乃是青州士族集團、河北士族集團、以及中原士族集團!

士族門閥崛起以來,政治上壟斷仕途,打壓寒門;經濟上剝削百姓,兼並土地;軍事上蓄養死士,培養私人勢力……就是一條條的蛀蟲,把漢王朝這株參天大樹掏空了,樹倒則社稷亡矣!

故而曹操、蕭逸執政以來,掃平諸侯,安撫百姓,恢復社會秩序之余,全力打壓著士族集團,甚至使用鐵血手段,好幾次大開殺戒,不知多少士族灰飛煙滅了。

又推行‘不論出身,唯才是舉’的政策,培養、提拔了大量寒門子弟,加入到統治階級之中,以此來制約士族出身的官員們。

問題是,百足之蟲,死而不僵,士族集團雖傷了些元氣,可其底蘊深厚無比,子弟充斥朝野內外,仍在影響整個國家的運轉,且暗中糾集力量,隨時準備反撲呢!

曹操活著的時候,他們不敢輕舉妄動,如今奸雄逝世,中原無主,士族集團可就不甘寂寞了,而青州發生的大規模叛亂,正好給了他們可乘之機!

曹植的檄文一出,青州士族、河北士族、乃至中原士族必然紛紛響應,進而形成一股龐大力量,對正處於虛弱期的曹營集團,可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呢!

要是處置不當的話,沒準真要翻天覆地了,蕭逸身為曹營集團的監護者,自然是憂心忡忡了。

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,這次叛亂猶如一場大浪潮,把隱藏在角落中的死魚、爛蝦、臭王八,全都席卷出來了,要是能夠一網打盡,對治理天下大有好處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