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九章曹丕開出的價碼!(第2/3頁)

因為他們預料到了,曹植、曹熊起兵的同時,必然派人來遊說蕭逸,並開出極高價碼,就不知這位大司馬大人,有沒有被拉攏過去?

“宗室作亂,古已有之,遠有西周‘三監之亂’,近有前漢‘七王之亂’,看似聲勢浩大,其實外強中幹,大王只要妥善處置,平定亂局易如反掌也!

大王可派出使者,對臨淄、蕭懷二侯曉之以理,動之以情,讓他們停止叛亂,而後兄弟相聚鄴城,在先王靈柩之前,把矛盾化解開來,也就天下太平了!

仁至義盡,若二侯仍不聽勸告,執意犯上作亂,大王可派一宗族大將,統率兵馬討伐之,以正討逆,必勝無疑!”

蕭逸回答的滴水不漏,先表明了政治立場,是支持曹丕一方的,又談了平叛的辦法,卻只字不提自己出面之事!

道理很簡單,君無財、士不來,君無賞、士不往,要想讓自己出兵平叛,得拿出點好處才行,對於蕭氏集團來說,這也是一個發展壯大的好機會!

“呵呵,大司馬乃先王之婿,亦屬宗族之內也,若能親自出面調停,臨淄侯、蕭懷侯一定會聽從勸告,停止眼前叛亂之舉,如此兄弟和睦,化幹戈為玉帛,豈不是一件大好事嗎!

大王也對下官們說過,大司馬文能治國、武能安邦,遠非自己所能媲美的,準備以大漢丞相之位相讓,以後攜手執政,共創太平盛世!”

一番試探過後,陳群開出價碼了,先取出一道皇帝聖旨,大意是讓蕭逸率本部人馬,迅速平定青州的叛亂,生擒二侯,凱旋班師!

曹丕知道自己威望不足,就算下達魏王敕令,恐怕也調不動蕭逸的人馬,反而丟了自己的面子,加深雙方的裂痕!

故而請了一道聖旨,以大漢皇帝的名義,讓蕭逸去平定叛亂,這樣既給足了對方面子,也保住了自己的面子,可謂是兩全其美!

與此同時,甄豫取出個盒子,打開來金光閃閃,赫然放著大漢丞相金印,這就是曹丕開的價碼之一,以丞相之位讓予蕭逸!

之前曹植許諾的,不過是副丞相之位,如今曹丕直接派人、把大漢丞相金印送過來了,真可謂是大手筆、大氣魄,把血本都壓上了。

“丞相者,上佐天子理陰陽,順四時,下育萬物之宜,外鎮撫四夷諸侯,內親附百姓,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……此乃國家之重器,豈能私相授受呢,多謝大王一番美意,心領了,不敢受!

至於陛下的聖旨,臣子絕無推脫之理,本大司馬走一趟青州就是了,不過調動兵馬、籌措糧草,還需要一點準備時間!”

出乎意料的,蕭逸雙手接過了聖旨,卻推辭了丞相金印,這個價碼的確很誘人,可惜是水中月、鏡中花,看到吃不到,吃下反遭殃!

要知道,曹操遺令說的清楚:‘長子曹丕,篤厚恭謹,可繼我之大業也,又讓顧命八大臣輔佐之!’

就在幾天之前,皇帝劉協發布詔書:讓曹丕繼位魏王,兼領大漢丞相,還接受了文武百官朝賀,此事已經昭告天下,舉世皆知了。

如果蕭逸接了丞相金印,既辜負了曹操的托付之情,又違背了大漢皇帝的旨意,必然引來天下人指責,什麽不忠不孝、篡權奪位之類,個人威望也會下降的!

以蕭逸的聰明智慧,肯定不接這個‘燙手山芋’,曹丕也是心知肚明,這才故作大方的,派人把漢丞相金印送來了,既落個天大人情,自己又不損絲毫利益,如此權術心機,不愧奸雄之子!

曹丕奸詐狡猾,蕭逸則更勝一籌,接受了出兵的聖旨,卻提出要準備一番,至於準備多少時間嗎……兵者國之大事,自然準備的越充足越好了。

這就是告訴兩位使者,別用畫餅充饑的花招了,想要本大司馬出兵平叛,拿點真正的好處出來吧!

“呵呵,大司馬大人高風亮節,視榮華富貴如浮雲,真乃是人臣之楷模啊,佩服之至!

對了,大王繼位之後,封賞文武群臣,人人加官進爵,對大司馬也有一份心意,請您過目一下!”

畫餅充饑之計不成,陳群尷尬的笑了幾聲,從懷中又摸出一道聖旨,名義上是封賞蕭逸的,其實就是開出的價碼,歸納起來也是三條:

其一,把幽州的範陽、遼西、遼東三郡,劃入蕭氏家族的封地,子孫世襲,與國同休!

蕭氏封地皆在幽州,其中漁陽、上谷、右北平三郡是蕭逸的,代郡是嫡次子蕭黃的,昌黎郡是夫人曹節的,如今又加上了範陽、遼西、遼東三郡,幽州之地差不多都姓蕭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