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三章心腹之患!(第2/3頁)

曹丕點了點頭,臉上的陰雲消散少許,以親情來籠絡蕭逸,卻是一個好辦法,而且先王的遺令裏面,也讓自己敬蕭逸如兄,以家人之禮相待!

不過嗎,一個大臣是否忠誠,不看他是否有謀反之心,而是看他有沒有謀反之力!

蕭逸就有這種力量,猶如一柄鋒利的寶劍,時刻懸在曹丕頭頂上,親情就是上面的線繩--又細又軟,風吹可動!

如果那一天線繩扯斷了,寶劍落下來怎麽辦……最好的辦法,還是把寶劍取下來,收入劍鞘之中,這樣才能高枕無憂啊!

“世子擔心的是,以親情籠絡人心,只可治表,難以治本,要想永除後患,還需收其手中兵馬,讓其無有謀反之力才行!”

“收其兵馬,何其難也,大司馬在軍中威望極高,黨羽遍布四方,先王幾次想削其兵權,結果都沒能如願啊!”

“先王之時,諸侯並起,需要大司馬統軍征戰、攻城掠地,自然不好收其兵權了,如今江東、巴蜀兩鎮新敗,對中原再無威脅可言,收回兵權也就不必顧忌了,不過為了穩妥起見,具體分為三步走:

第一步,臣料定世子繼位之後,臨淄侯不肯臣服,必然會在青州舉兵反叛,至於蕭懷侯嗎,外謙遜、內剛毅、姓狡猾,反與不反尚在模棱兩可之間!

只要青州出現了叛亂,世子即以朝廷名義下令,請大司馬大人前去平叛,先王屍骨未寒,念在托付之情上,大司馬必不好推辭的,只好欣然前往青州了!

只要大司馬離開洛陽城,也就遠離了關中、漢中的幾十萬大軍,此乃‘調虎離山’之計也!

第二步,大司馬文武雙全,在軍中的威望又極高,只要金狼頭大旗出現在青州,叛軍必然土崩瓦解,臨淄侯也會束手就擒了。

屆時世子下令,把臨淄侯廢為庶人,擇一荒涼之地軟禁起來,遼東、西涼、河套都可以,也就再無後顧之憂了,此乃‘驅虎吞狼’之計也!

第三步,趁大司馬大人遠在青州,專心平定叛亂之際,世子可以聯絡夏侯將軍,將軍此時就在漢中郡,手中握有十萬雄兵,又有先王留下的兩道敕令!

手持敕令,突然發難,奪取兵權不是難事,蕭玄年紀尚小,自然不敢抗拒敕令了,大司馬又遠在千裏之外,知道了也為時晚矣,此乃‘鳩占鵲巢’之計也!

大司馬再是專橫霸道,手中沒有了兵權,等於猛虎沒有了牙齒,再以榮華富貴籠絡其心,姻親之好感化其情,彼還不乖乖的臣服於世子嗎?”

……

“哈哈,果然是條好計策,環環相扣、風雨不透,本世子有幸得司馬仲達,猶如周文王之得姜尚,漢高祖之得張良也,待本世子飛黃騰達之日,仲達就是百官之首了!”

“下官多謝世子……不對,多謝大王……也不對,臣叩謝陛下隆恩!”

“哈哈!--愛卿免禮!”

聽完司馬懿一番謀劃,曹丕臉上陰雲盡散,換成了爽朗的笑容,只要把蕭逸給壓制住,天下就沒人敢動自己的江山了。

接下來,二人商議起了細節,一直到天亮時分,司馬懿才告辭離去,曹丕親自送到門口,一副依依不舍之態!

“父親說的沒有錯,果然是一頭冢虎啊,隱忍非常,狠辣至極,一旦讓他掌握了大權,必不肯屈居於人下矣,吾當先下手除之!”

待司馬懿的身影一消失,曹丕臉上的笑容瞬間收斂,又換成了濃濃的陰雲,還有一股子殺氣呢!

父親臨行交待過,讓自己重用司馬懿,就能牽制住蕭逸,這話真是一點也沒錯,兩番謀劃可以看出,冢虎之才,雖不及貪狼,卻也相差不多矣!

父親還說了,司馬懿鷹視狼顧,絕非忠良之臣,可用其才,不可用其人,若貪狼在、則冢虎存,若貪狼亡、立殺冢虎,這話自己更要牢牢記住啊!

…………

“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,蕭逸、曹丕、曹植、曹熊、夏侯淵……你們互相撕咬去吧,最好拼個同歸於盡,這蒼穹下的萬裏江山,早晚必是我們司馬家的-嘿嘿!”

相府樹林深處,一道聲音悄悄響起,充滿了陰暗的味道!

…………

“殿下!--殿下啊,下官們不復重托,終於活著回來了,此乃是先王的印綬!”

“子魚、公任辛苦了,何以如此的狼狽啊?”

“啊,一言難盡,九死一生……”

二月初六-深夜,華歆、董昭終於回到丞相府,渾身泥土,狼藉不堪,就跟叫花子差不多了,懷中各抱著一枚檀木盒子,正是大漢丞相印、魏王之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