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一章長夜守靈人!(第2/3頁)

至於喪禮、入葬、繼承之事,還是請諸位大人商議吧,老夫……咳咳……就不參與了!”

文武重臣裏面,程昱的年齡、資歷最老了,在朝堂上的威望也高,乃四大謀士中僅存的一個,理應發表重要意見才是!

可他倒著爬了幾步,嗚咽流淚,咳嗽不斷,示意自己行將就木了,不願參與這場討論,很顯然,老狐狸選擇了明哲保身!

其余的文武重臣們,目光閃動,暗打手勢,‘激烈’交流一番之後,禦史大夫-華歆率先發言了……

“當今之時,益州、江淮的戰事剛剛結束,數十萬大軍尚未撤回,中原人心亦未安穩,而大王突然撒手而去,為了安穩住局勢,以下官之愚見嗎,還是暫且隱瞞死訊為好!

可以護送大王棺槨,秘密的返回許昌城,把內外事宜安排妥當之後,再正式的昭告天下,舉行喪禮,同時請世子殿下,繼承魏王之位,以安社稷人心!

帶塵埃落定之後,再行護送大王靈柩,返回封國-鄴城去,按照遺令吩咐的,好好的安葬入土,如此一切平安穩妥,對國家最是有利了。”

華歆是曹操的心腹人,也與曹丕私交不錯,自然處處為新主子打算了,曹丕有世子的名分,又控制著許昌城,回許昌城舉行喪禮,自然最是有利了。

不過言語之中,只說讓曹丕繼位魏王,卻沒提及大漢丞相之事,顯然在顧忌蕭逸的野心,如今這個局面,大司馬大人不點頭的話,恐怕什麽事也做不成!

“從洛陽到許昌、再到鄴城,足有上千裏的路程,中間還要翻山渡河,擡棺而行的話,起碼要兩個多月時間,天氣越來越炎熱了,如何保證屍身不腐呢?

以本將軍之見,也是暫且隱瞞死訊,而後把大王的靈柩,直接送到鄴城去,縮短路程,節約時間,而後舉行葬禮,讓大王入土為安!

世子要坐鎮朝廷,恐怕無法前往鄴城,可以請四公子、五公子相聚於鄴城,主持大王的葬禮,如此公私兼顧,兩全其美!”

第二個發言的是曹洪,他雖是顧命八大臣之一,可當初的立儲之爭,他是支持四公子曹植的,如今也依然未變!

本著誰來主持葬禮,誰就是繼承人的原則,如果把靈柩直接運到鄴城,再請曹植、曹熊前來的話,又置曹丕於何地呢?

萬一主持葬禮之時,在曹操的內衣裏面,或者靴子裏面,‘不經意間’找到一份臨終遺命:‘責備曹丕不忠不孝,廢其世子之位,改由曹植繼位魏王,事情可就微妙了!’

不過嗎,曹洪說的也有一定道理,在舉行葬禮之前,棺材是不能密封的,天氣越來越熱了,以現在的防腐技術,更本保持不了一兩個月時間。

若是屍體腐爛變臭,再生出蛆蟲來了,豈不讓天下人恥笑,曹操在地下不得安寧,在場眾人也要背負責任的。

“返回許昌,可保社稷平安無事!”

“前往鄴城,才能讓大王入土為安!”

“許昌!”

“鄴城!”

……

“咚!-全都給我閉嘴,諸位皆是朝廷重臣,在靈柩前吵吵鬧鬧的,想讓大王英靈不安嗎?”

“大司馬大人教訓的是……”

安排葬禮的事情上,文武重臣們發生了激烈爭執,一部分堅持返回許昌,另一部分非要到鄴城,唇槍舌劍、互不相讓,爭吵的聲音也越來越大了。

場面有些失控之時,蕭逸發出了一聲斥責,真猶如龍吟虎嘯一般,把各種雜音全鎮壓下去了。

更用幽冥般的目光,掃視在場的每一個人,而目光所到之處,人人附身低頭,誰也不敢與之對視,眾人終於明白過來了,討論是大家夥的,決策是人家一個人的!

“古人有雲:家不可一日無主,國不可一日無君,大王棄臣民而去了,固然讓人心痛萬分,然而當務之急,是先請世子繼位,以安社稷人心!

華歆、董昭聽令:你們帶著先王印綬,立刻返回許昌去,交到世子的手中,並幫助世子穩定朝政!

再請陛下降一道聖旨,正是加封世子為大漢丞相,繼魏王之位,昭告天下,以安人心,也免的有人窺視大位!”

……

“諾,謹遵大司馬吩咐!”

蕭逸抓起了大漢丞相金印,以及魏王之寶,在手中掂了掂份量,毫不猶豫的都推了出去,又狠狠瞪了曹洪一眼,後者縮了縮腦袋,一句也不敢反駁!

華歆、董昭則滿心歡喜,向前爬行了幾步,接過了兩枚重如泰山的印綬,準備連夜返回許昌城,幫著曹丕穩固局勢,繼位為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