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一章奸雄的政治安排!(上)(第2/3頁)

沒想自家老子權利欲超強,看樣子咽下最後一口氣之前,絕不會交出權力的,這可怎麽辦呢?

奪權,沒那膽量;算計,沒那智慧;放棄,又不甘心!

厚厚的一摞奏折,很快就批閱的差不多了,只剩下最後一本,這是曹丕故意留到最後的,本想著父親體力、精力不支,會說上一句:‘為父累了,余者汝自行處置吧!’

那樣就能偷天換日,達到自己的目的了,如今看來是不行了,奏折又不能收回去,只好硬著頭皮念了。

“昔日跟隨父王的文武官員,或是年老致仕,或是因功提升,故而朝廷上空缺出一些官職,無人接替,影響公務!

故而孩兒與三公九卿商議,準備提拔一些新秀,接任這些官職,還請父王恩準:

提升陳群為禦史中丞,秩中兩千石!

提升辛毗為尚書郎:秩一千石!

提升辛評為城門校尉:秩一千石!

提升朱鑠為中領軍副將,秩一千石!

…………

提升司馬懿為執金吾,秩八百石!

曹丕一口氣說了十幾個名字,所提拔的官職卻都不高,在文武百官裏面,只能算是中等水平,看似是很平常的人事變動!

可其念奏折之時,其目光來回閃動,不時窺向火炕上,似有心虛之意?

再看火炕上,曹操沉默不語,還把眼睛閉上了,似乎有些精力不濟了,可劇烈跳動的眼皮證明,其心中電閃雷鳴、巨浪滔天!

這份奏折很巧妙,能瞞過很多的人,卻瞞不過宦海沉浮、一生都在玩弄權術的奸雄!

‘不虧是自己的兒子,心機、眼力、手段都是一流的,就是氣魄差了一些,奸而不雄,狠而少忍,用的人也有問題!’

‘另外嗎,老子還沒咽氣呢,你小子就要搶班奪權嗎?’

曹操非常清楚,別看這些官職不高,卻都有重要作用呢,比如說禦史中丞,乃是三公之一-大司空的重要助手,有監察文武百官,管理國家重要圖冊、典籍,代朝廷起草詔命等權力!

尚書郎,是在尚書台負責跑腿的小官,看起來沒啥權力,可朝廷下達的所有政令,都要由尚書郎來傳達,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!

城門校尉-負責許昌諸城門警衛,領城門屯兵!

中領軍-許昌城內重要駐軍之一,就駐紮在丞相府附近!

執金吾,更是統領一部禁軍,負責保衛京城﹑宮城安全,還有看守武庫之則,裏面存儲著無數甲胄、兵器、箭簇等物!

換而言之,曹丕想把自己的心腹人,安插在不太起眼、卻非常重要的位置上,進而控制許昌的軍政權力!

而控制了許昌,就控制了朝廷,一旦曹營集團發生劇變,曹丕只要登高一呼,就能以朝廷來號令天下了,這可是巨大的政治優勢呢!

其實兒子耍點小陰謀,曹操並不生氣,反而很是贊賞呢,身為自己的繼承人,要想順利接掌權力,保證曹家的政治地位,安插心腹、控制朝廷都是必須做的!

曹操真正生氣的是,自己的兒子所用非人,陳群、辛毗、辛評、朱鑠、司馬懿等十余人,或是足智多謀,或是精明強幹,才能上絕沒有問題,可他們還有個共同之處--士族門閥出身!

曹操這一輩子,最恨士族門閥集團了,認為他們是禍亂國家的根源,故而全力打壓,處處防範,一心想建立起法家寒門政權!

為了實現這個目標,曹操不惜大開殺戒,數次進行政治清洗,就連荀彧、荀攸這般跟隨多年,功勛卓著的重臣,也未能幸免於難!

不過曹操也知道,士族集團樹大根深,不是短期內能清除的,還要防止他們進行政治反撲,故而要小心防範著,不重用士族出身官員,更加不能授予兵權!

沒想到的是,自己千防萬防,卻沒防到自己的親生兒子,已經被士族集團給‘腐蝕’了,這真是釜底抽薪呀!

這也不怪曹操,實在是曹丕太有心機,偽裝性太強了,平時孝敬父母、恭愛兄弟、尊敬百官,還四處的結交朋友!

既與士族子弟遊玩,也與寒門學子來往,就連和尚、道士這些方外之人,曹丕也認識不少呢!

這就給人一種假象了,以為曹二公子上位以後,肯定會不拘一格、廣招人才,沒有出身門第之見,堅持其父的政治路線!

如今到了關鍵時刻,曹丕的真面目暴露出來了,原來他最相信的、最倚重的部下,都是士族門閥出身,寒門子弟一個也沒有!

可以想象,一旦曹丕握有天下,陳群、辛評、辛毗這些士族官員必然執政,那個時候嗎,曹操幸苦打下的江山,還是原來的江山嗎,又能守住多久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