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九章殺豬羊,備酒漿,開了大門迎蕭郎!(第2/3頁)

又給幾個生病的孩子把脈,好在只是傷風感冒,又熬了一鍋藥汁,趁熱服下發發汗就好了,而這一番善意舉動,贏得了難民們由衷感謝,幾名老者上前躬身行禮!

通過談話才知道,這些難民是蜀郡-大邑人,家鄉不斷遭災,實在活不下去了,於是在幾名長老帶領下,準備向北翻越米倉山、秦嶺,到關中討生活去!

“都說舊人難舍,故土難離,鄉親們真的忍心拋家舍業,跑到千裏之外的關中去?”

……

“唉,水災、兵災、雪災、匪災不斷,天天都在死人呦,原來五六百人的村子,剩下的不到三成,再不舉家避難,恐怕就一個不剩了!”

“人挪活,樹挪死,留下只有死路一條,走出去興許有活路,再說老漢們本就是關中人,當年避戰亂來到巴蜀,如今也算是葉落歸根了!”

“樹高千丈,葉落歸根,我們這把老骨頭,還是埋在家鄉安心一些,敢問這位小哥,關中現在如何了,百姓們日子好過嗎?”

幾位老者長籲短嘆,講述著悲慘經歷,但凡有條活路,誰願意拋家舍業,可是不走不行了。

天災人禍不斷,官府非但不救濟,反而成倍的征兵、征稅、征糧,叫喊著北伐中原,還說什麽百姓們餓死了,地還是大漢的土地,如果打不贏這一仗,就要亡國家、亡社稷!

可百姓們想不明白,人都餓死了,社稷又有何用?

“這個嘛,曹丞相、蕭大司馬治國有方,如今中原都安定了,關中更是富得流油,糧食豐收,百業興旺,朝廷又免了兩年的田賦,人頭稅也取消了!

你們回到關中,只要肯吃苦幹活,吃飽飯肯定沒問題的,聽說朝廷要頒布新法令:

凡是北上的流民,不論男女老幼,每人授予良田六畝,五年之內免一切賦稅、勞役,還發給安家費用,每戶人家給耕牛一頭!”

“小哥此言當真,朝廷真的安置流民,還發田地、給耕牛、免賦稅?”

“當然了,我說有,肯定有!”

…………

一夜長談,收獲極大,第二天早晨,蕭逸借夫人趙雨的名義,又送給了難民們幾袋米、幾貫銅錢,並祝他們一路順風,難民們感激涕零,紛紛的下跪行禮,而後踏上了北進之路!

有人肯定想了,既然有心幫助難民們,為何不多送一些財物,反而如此扣扣索索的?

這正是蕭逸高明之處:一則他們扮演的是商人,重利輕義的商人,財物給少了符合實際,給多了反而引人懷疑,可能會暴露出身份!

二則,難民們千裏遠行,肯定遇到很多事情,如果攜帶大量錢財,非但對他們沒好處,還可能引來殺身之禍,這叫做錢少保命、錢多傷命!

“來人,把兩道命令送出去,讓他們依計行事!”

“諾!”

送走了難民們之後,蕭逸讓人取來筆墨,書寫了兩道命令,一是給潛伏巴蜀各地的‘赤眼蜂’們,全力制造混亂,煽動百姓北上,還寫了幾條口號:

‘殺牛羊,備酒漿,開了大門迎蕭郎,蕭郎來時不納糧!’

‘食無肉,哭無淚,巴蜀百姓盡懸梁,不如回到關中去,沃野千裏好種糧!’

…………

第二道命令,給漢中、關中各地的官員們,凡是有難民北上的,一定要妥善給予幫助,準備車馬,安排食宿,分發衣物,授予田地,幫助難民們重建家園!

這就是蕭逸的新戰術:不奪巴蜀之地,只奪巴蜀之人,猶如拆除萬丈高樓,只需挖空地基,梁柱無根自塌矣!

說白了,天下大亂,諸侯爭霸,爭的是權利、是城池、是土地……可歸根結底爭的還是人口,人才是一個國家的根基!

有了人,才能開墾土地,種植莊稼,向官府交納賦稅!

有了人,才能抽調精壯,嚴加操練,組成百戰百勝的軍隊!

而一個人口稀少的國家,必定土地荒蕪,府庫空虛,甲兵不備,滅亡也是遲早的事情!

蕭逸盤算過了,巴蜀有一百二十多萬人口,如果能挖空三成,劉備十年內休想恢復元氣!

如果挖空五成,劉備集團二十年之內,恐怕也沒有北伐之力!

如果挖走七成以上,未來的蜀國,也就不會誕生了!

“哈哈,大耳賊,醜八怪,這次讓你們欲哭無淚,欲死不能!”

……

“師父,金雕送來一封家信,是大師娘寫的!”

“哦,節兒來信了,拿來我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