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四章劉備稱王,鴻福不足!(下)(第2/3頁)

不過人們奇怪的是,車隊到達之後,遲遲不見劉備走下來,周圍反而站滿了士兵,手持著高大盾牌、鋒利長矛,圍了一個水泄不通,不知在搞什麽名堂呢?

很快有官員出來宣布:‘漢家以孝順治天下,劉皇叔感念祖先之恩德,在舉行稱王大典以前,要默念《孝經》七七四十九遍,以祈求大漢列祖列宗保護-國泰民安,蒼生多福!’

萬惡淫為首,百善孝當頭,這般大道理搬了出來,任誰也挑不出毛病,百姓們一邊啃著大餅,一邊耐心等待著!

大半個時辰之後,四十九遍《孝經》念完了,劉備果然走了出來,面色紅潤,精神抖擻,還向周圍百姓揮手呢,法正、龐統緊緊跟隨左右,並做出引路姿勢!

所謂念孝經之說,當然是拖延時間了,官員們趁機找來了郎中,救治昏迷不醒的劉備,好在郎中們診斷之後,發現情況並不嚴重!

劉備年過半百了,仍在日夜操勞政務,身子骨本來就弱,加之冬季寒冷、氣血淤積,大喜大悲、心神俱傷,這才吐血昏迷過去了。

不過兩口血噴出去,筋脈反而順暢了許多,郎中們又是推宮活血,又是銀針刺穴,很快劉備就蘇醒過來了,不過還是傷了元氣,臉色蒼白如紙,手腳軟弱無力!

稱王吉時將至,劉備必須上山,祭祀天地、神靈、山川,又不能讓百姓們看出問題,以免的人心混亂,這該怎麽辦呢?

還是龐統有辦法,從吳夫人處討來一些胭脂,塗抹在劉備的臉上,做出‘紅光滿面、精神煥發’的樣子,自己與法正跟隨左右,看似引路,實則攙扶……一路向山頂走去,果然沒露出任何破綻!

文武百官緊隨其後,也向山頂祭台走去,不過在登山過程中,卻發現了一點小問題--工程太糙了!

台階坑坑窪窪的,夯築的一點不平整,上面還有很多裂縫,有的幹脆用碎石湊合,硌的腳心生疼不說,還得高擡腿、輕落足,否則很容易摔個大跟頭!

祭台上也是如此,只是插了一些五色旗幟,其余如白旄、黃鉞、編鐘、銅鼓、鬲、甗、簋、簠……等祭祀禮器殘缺不全,就連中間的青銅鼎也不是新鑄造的!

而是從一座寺廟借來的,用了幾百年的老古董,雖然讓人修補過了,仍有不少殘缺之處,以及深深的綠色銹跡!

這也不奇怪,當初曹操建國稱王,準備了一年多時間,可以精細施工,用心設置,而且朝廷府庫充盈,物資要什麽有什麽,加之有蕭逸指揮協調,自然辦的又順利、又漂亮了!

而從劉備決定稱王,到舉行稱王大典,只有短短的十幾天,就算文武官員們跑斷了退、累斷了腰,也難以準備的齊全!

何況成都殘破不堪,人力、物力、財力全都緊缺,能把大典辦成這個樣子,已經相當不容易了,可看在世人的眼中,不禁想起一個成語:沐猴而冠!

猴子穿衣戴帽,終究不是真人……賣草鞋的登山祭天,也展現不出王者威儀,命中八尺,難求一丈!

…………

“咚!--咚!咚!”

正當午時,劉備等人登上了山頂,在嘹亮的鼓號聲中,點燃了青銅鼎中的柴木,風煙升起,飄蕩四方,並以牛頭、羊頭、豬頭以及各種物品祭祀天地!

劉備三跪九叩,向天地、日月、山川行禮,祈求保佑,國運綿長,蜀中名士-譙周念誦祭文:

“惟建安十五年~十月十二日,荊州牧,兼益州牧-宜城鄉侯劉備,敢昭告於皇天後土,漢有天下,歷數無疆,曩者董卓,偽為亂階,自是之後,群兇縱橫,殘剝海內……

賴天子聖德威臨,人臣同應,或忠義奮討,或上天降罰,暴逆並殪,以漸冰消。惟獨曹操、蕭逸,久未梟除,侵擅國權,恣心極亂。

…………

高祖龍興,尊王子弟,大啟九國,卒斬諸呂,以安大宗。今操惡直醜正,實繁有徒,包藏禍心,篡盜已顯;既宗室微弱,帝族無位,斟酌古式,依假權宜:上臣為漢中王,統帥六師,討伐叛逆,撫臨四方,中興大漢!”

…………

“臣等恭請主公,進位漢中王,統領軍民,討伐國賊!”

“備無甚才德,請有才德者受之!”

“主公匡扶漢室,功德昭於天下,又是大漢宗親,帝室貴胄,進王位理所當然也!”

祭祀完畢之後,群臣奉上王冠、王袍、王印、佩劍等物,劉備假意推辭三次,而後接受下來,高高興興的穿戴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