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四章治世不一道,便國不法古!(第2/3頁)

鄧艾上前幾步,一拳狠狠砸在胖子臉上,後者連翻幾個跟頭,鼻血瞬間流淌下來了,卻一聲不吭的重新跪好,又把盟約高高舉起,臉上充滿了堅毅之色!

“蠢胖子,你不要命了嗎--咚!”

“師父請贖罪,胖子肯定是昏頭了!”

鄧艾再次揮拳,又把胖子打翻出去了,二人在學府中是舊識,私人交情還很不錯,如今揮拳相向,不是要打人、而是在救人!

很多人都知道,蕭逸的家鄉臥虎亭,就毀在匈奴騎兵手中,其授業恩師-出塵子道人,還有很多鄉親也因此喪命,故而蕭逸對匈奴人恨之入骨,這才從軍入伍,開始了復仇之路!

而這種仇恨,又進一步擴大化了,凡是入侵的異族部落,都成了報復的目標:匈奴人、烏丸人、鮮卑人、氏人、羯人、羌人、胡人……

二十幾年以來,蕭逸數次北伐、西征,對異族人從不手軟,只殺的人頭滾滾、血流成河,喪命者接近百萬之數,而有史以來,對異族打擊之淩厲,莫過於此了!

在蕭逸的影響下,大漢對外政策也很強硬,經濟封鎖、軍事打擊雙管齊下,尤其是西部邊境上,幾乎無年不戰、無日不戰!

爭鳴學府的學子們,也都牢記:‘懸胡青天上,埋胡紫塞旁,胡無人、漢道昌’的校訓,以爭做戍邊軍人,對外開疆拓土為榮耀!

如今胖子為羌人們求情,於公來說是勾結異族、敵我不分;於私來說則是違背教誨,欺師滅祖,無論那一條搬出來,都足以讓他身敗名裂了。

鄧艾不忍同學落難,這才兩次揮拳相向,其實是一片愛護之心,沒想胖子擦了擦鼻血,又重新跪在地上,把盟約高高舉了起來--人無信不立,自己簽的盟約算數!

死的鄧艾暴跳如雷,第三拳用了六分氣力,直奔胖子的面門,準備把他打暈過去,這樣總比送命強吧!

“士載住手,讓他把話說完!”

“師父?”

“退下去!”

“諾!”

蕭逸終於說話了,語氣卻平靜如水,只有眸子最深處,有點點光芒閃爍,不是殺機,而是欣賞!

敢於違背師意的學生,或許是欺師滅祖,大逆不道的罪人;也可能成為開拓進取,創立新學派的聖人,就看其所作所為如何了。

比如說荀子--學識淵博,道德高尚,乃是有名的大儒,可他教出的幾個學生:韓非、李斯、張蒼,卻成了法家代表人物,提出了‘人性本惡,依法治國’的學說,與儒家思想背道而馳!

可誰又敢說,韓非、李斯是欺師滅祖呢,大秦掃滅六國,靠的就是依法治國,如今大漢王朝也是陽儒陰法,表面上吹捧儒家思想,其實用的還是法家那一套!

“昔日商君有言:‘治世不一道,便國不法古’,世間萬物都在變化之中,國家在變、人心在變、敵人也在變,故而治國之道、禦敵之策,也要隨之變化!

桓帝、靈帝以來,朝政腐敗,民不聊生,終導致諸侯割據,天下分崩離析,而異族趁機入侵,鐵騎所到之處,殺我百姓、劫我財物、占我土地!

當此之時,師尊大人橫空出世,以暴制暴、以殺止殺,驅逐異族、復我河山,乃是順天應人之事,必能載於史冊,千秋彪炳!

不過二十余年過去,朝廷復振,群雄束手,天下漸漸由亂而入治,百姓們渴望太平,國家也需要修養,此時再大開殺戒,頻頻對外開戰,是否有些不妥?

學生不說天不殺生、慈悲為懷之類的廢話,只是鬥膽問師尊大人一句:異族如荒草,可能殺光嗎,若是不能殺光,如何還天下太平?”

…………

張肅一口氣說完後,膝行來到了帥案前,把自己簽訂的盟約遞上,而後俯拜於地,生死聽命了!

或許自己的言語,有冒犯師尊之處,甚至引來殺身之禍,可三年的戍邊生活,讓自己思考了很多,也明白了很多--以戰止戰,適可而止!

“刷!--啪嗒!”

蕭逸沉思了片刻,起身來到帳篷角落中,那裏放著個木箱子,裏面全都軍報、公文、信箋,從最底下掏出一份,仍到了胖子的面前!

胖子急忙撿起來,借著燈光觀看,封面上一行文字《籌劃漠北、西南都護府折》,紙張顏色微微有些泛黃,顯然是有些年頭了。

翻看裏面的內容,原來是蕭逸上書朝廷,在漠北、西南草原上,分別建立大都護府的,其職責在於守境安土,協調民族矛盾和糾紛,制止外來勢力入侵,以及推行漢化政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