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二章排山倒海的漢軍騎兵!(第2/2頁)

一旦聯軍突然撤走,就等於公然違背了盟約,對方很可能出兵追殺,負責殿後的部落,就要承受重大的損失了,還很可能被人家死死咬住,進而失去逃跑的機會,這比開路先鋒還危險呢!

“牦牛部不做開路先鋒,也絕不給人殿後!”

“白馬部不做開路先鋒,也絕不給人殿後!”

“參狼部不做……”

……

“我們不如這樣做……就兩全其美了!”

“好!”

大酋長們你一言、我一語,爭吵的不可開交,還差一點引起了群毆,幸好關鍵時刻,有聰明人提出了兩全其美的辦法,並得到了大家的認同。

在場的大小部落,各出三百名騎兵,組成一個‘聯軍隊伍’,一半做開路先鋒,另一半用來殿後,兩支隊伍都打燒當部的旗號!

如此一來,風險大家平攤了,誰也不會覺著吃虧,至於違背盟約、帶頭逃跑的黑鍋嗎,則甩給了燒當大酋長,反正這家夥是第一個跑的,說起來也不算誣陷呢!

從發現燒當部逃跑,到決定全軍撤退,再到商議好了先鋒、斷後的事情,大酋長們總共用了一個時辰,對於一個松散的部落聯盟來說,這已經是很快的速度了。

不過嗎,短短的一個時辰,原來青睞於他們的幸運女神,重新選擇了目標--漢人!

一句老話:獨裁、民主相比較,前者未必比後者好,卻絕對比後者有效率,而效率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!

“啟稟各位大酋長,大事不好了,漢軍殺過來了!”

“什麽,是漢安城的軍隊出動了嗎,咱們還沒逃跑呢,他們就聞到風聲了?”

“不是東面,是西面,有很多漢軍騎兵殺過來了!”

“什麽,從咱們背後殺來了--備戰,備戰!”

大酋長們連滾帶爬的出了中軍帳,一面集結各部人馬,做好迎戰準備,一面登山一座土丘,查看漢軍的情況!

結果不看不知道,一看嚇一跳,當場就有幾名大酋長,膽戰心驚、兩腿發軟,從土丘上滾下去了……

“咚!--咚!咚!”

“隆!--隆!隆!”

只見白龍河方向上,戰鼓如雷,旌旗飄揚,無數漢軍鐵騎殺過來了,馬蹄踏的大地隆隆作響,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,巨大的從聲勢來看,起碼有十萬以上的人馬!

如果只是十萬漢騎殺來,大酋長們還不至於如此驚慌,他們也有六七萬騎兵,發起反沖鋒的話,獲勝沒有把握,突圍絕無問題!

可隨著漢軍人馬逼近,看到一面金狼頭大纛旗,上面有個血紅色的‘蕭’字後,羌人們徹底喪失信心了!

“嗜血惡魔來了!--嗜血惡魔殺過來了!”

……

上到部落酋長,下到普通羌兵,全都驚恐的喊叫起來了,剛剛排列好的騎兵隊伍,也瞬間陷入了混亂中,前面的人往後退,後面的再往後退……互相擁擠,自相踩踏!

沒辦法,蕭逸的殺名太盛了,先血洗氏人部落,又血洗羯人部落,只殺的屍山蔽日、血海沉星,喪命著不計其數,巨大的‘京觀’矗立草原上,誰看了不是魂飛魄散?

不客氣的說,在西北草原上,‘鬼面蕭郎’四個字一出,小兒不敢夜啼,男人渾身顫抖,至於女人嗎,尤其是年輕漂亮的女人,則恨不得自薦枕席,奉獻身心……在遊牧民族的審美觀中,最為強大的男人,才是最英俊的男人!(小黑臉自豪一下!)

“咚!--咚!咚!”

與此同時,漢安城上鼓號齊鳴,還有漢家軍民的呐喊聲,折蘭部三萬鐵騎也出動了,對諸部聯軍形成合圍之勢!

有人肯定問了,蕭逸只有三萬人馬,怎麽變出十幾萬騎兵呢?

原來蕭逸知道自己兵力不足,將士們也很疲憊了,如果與羌人生死搏殺,未必能占到便宜,又不願錯失戰機,於是想了一條妙計!

讓鄧艾引兩千騎兵,砍伐了一些荊棘木,栓在馬尾巴上面,跟在大隊人馬後面奔跑……

遠遠望過去,前面鐵騎錚錚,排山倒海般殺過來,後面塵土飛揚,似乎有無數的兵馬跟進,這架勢擺出來,真能活活嚇死人呢!

不過逼近羌營之後,蕭逸沒急於發起進攻,而是把羌人包圍起來了,並緩緩的張內收縮著,困獸之鬥,不可小覷,這一仗要想大獲全勝,還要多用計策才是!

眼看漢軍沒有進攻,大酋長們喜出望外,雖然鬧不明白情況,卻看到活下去的希望,立刻派使者到漢軍一方--議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