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七章誰敢惡心我一時,我就惡心他一輩子!(第2/2頁)

“西部大旱,赤地千裏,各部落人畜死傷無數,以至於無心安居,這才引起了連綿戰亂,幾場廝殺下來,雙方都是巨大傷亡,城池、田園損毀不計其數!

我家魏王千歲有好生之德,師尊大人亦不願多做殺戮,故而派本使前來,與各部酋長商議一下,希望化幹戈為玉帛,停止無為的廝殺,而後稱臣、納貢、賞賜、受封,一切仿照折蘭部的例子!

我大漢朝廷還準備,在武都郡、隴西郡、金城郡……開設二十處貿易坊市,用中原的糧食、瓷器、鐵器、布匹,交換各部落的牛羊、馬匹、藥材,大家互通有無,皆大歡喜!”

一番心理戰術之後,胖子終於亮出底牌了,也是最近一段時間,自己冥思苦想的辦法,用通商取代戰爭,進而得到長期的和平!

打仗雙方都要死人,通商則雙方都能受益,自然是後者為好了,而且以漢人的聰明頭腦,還怕算計不過羌人嗎,後者沒有文字、也沒有數字,還處於結繩計數的時代。

如果雙方做生意,胖子有十成十的把握,可以把這些羌人坑死,不過為了邊界和平,還是不要坑死為好,坑個半死不活就行了。

“使者此言當真,大漢朝廷要以折蘭部為例,冊封我們的官職,還要開設坊市,讓牧民們交換東西?”

“大漢朝廷若給此恩典,我們各部落立刻退兵,從此不進犯邊界一步,永遠效忠大漢天子、魏王千歲、神威天將軍大人!”

…………

各部酋長都坐不穩了,有的狠掐大腿、有得狂扇耳光,生怕眼前是一場美夢,而劇痛感告訴了他們,美夢成真了!

本以為漢家派使者,是敦促他們退兵的,能賞賜一些財物就不錯了,沒想到是冊封、通商的好事情,還要仿照折蘭部的例子。

如今的羌人部落中,折蘭部可謂一枝獨秀,占據了最好的牧場、水源,每年的牛羊、馬匹、駱駝數量倍增,再用來和漢人進行交易,換取大量的糧食、布匹、精鹽、鐵器!

折蘭部生活富庶,牧民們紛紛的投奔,人口數量接近三十萬,成為西北第一強大部落,其首領還受到了大漢的冊封,稱為‘折蘭郡主’,頒發黃金大印、丹書鐵券,子孫世襲罔替!

這次西北大旱災,各部落死人無數,有的甚至全族滅絕了,唯有折蘭部不受影響,還不斷的兼並小部落,其人口不降反升,因為有大漢朝廷、源源不斷的提供物資!

這讓其他部落萬分嫉妒,也想得到這種待遇,可惜找不到門路,如果可能的話,他們也願意把女兒、妹子、甚至是妻子,送到嗜血惡魔的被窩裏,只求得到漢庭的援助!

這次助部聯絡進犯,固然是為了劫掠物資、度過可怕的冬天;也有攻破幾座城池,驚動大漢朝廷,吸引高層人物注意力,進而以戰促和,以戰促封的意思!

沒想漢家城池太堅固了,軍人的戰鬥力也極強,諸部聯軍沒啃下城池,反而崩掉了好幾顆大牙!

踏破鐵鞋無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,正當各部人馬死傷慘重,準備換一個地方之時,胖子來到了大營,還提出了議和、冊封、通商的條件,各部大酋長欣喜若狂,自然是拼命點頭答應了。

“刷--刷!”

不過遊牧民族狼性深固,大酋長們滿心歡喜之後,又開始遞眼色、打手勢了,並小聲的商議起來……

漢人有句話:漫天要價,落地還錢,既然大漢朝廷的底牌露出來了,咱們也該討價還價,進而爭取更多利益!

比如冊封上,折蘭是郡主,他們同樣是大酋長,能不能封個郡王、諸侯王,或者大單於之類?

賞賜上,起碼要財物五百車,還有足夠的糧食、布匹、鐵器,最好再派一些貴族子弟,到中原學習先進技術,耕種、紡織、冶煉……好的全都學習過來!

通商,漢家準備開二十座坊市,數量上還是太少了,起碼要五十座、一百座,最好能組織商隊,到洛陽、許昌直接做生意,那樣得到的利潤更多!

大酋長們越長越美,鼻涕泡都快美出來了,正當他們準備提出要求之時,卻驚詫的發現一件事,這位胖胖的漢家使者--睡著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