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三章活著的感覺真好!(第2/3頁)

旁邊跟著兩名少女,大的十七八,小的十三四,身材高挑苗條,眉眼極似其母,都是千裏挑一的美人,不過眼睛、頭發卻是純黑色的,顯然有一半漢家血脈,穿的也是漢家服飾!

周圍是千余名女兵,一個個英氣勃勃,坐騎彪悍駿馬,手持精良兵刃,緊緊簇擁著母女三人,就像一群兇悍的母狼!

來的正是折蘭母女,原來西北諸羌組成聯軍,不但侵犯漢家城池,也盯上了折蘭部的牧場,那可是西北最肥美的地方,有河流、有草原,還有好幾座鹽池,誰不想據為己有呢?

折蘭乃是女中豪傑,立刻整頓人馬迎戰,與各部大戰了幾場,得知漢文城受到了圍攻,又親率三萬鐵騎救援來了,一路上打破數次阻擋,終於在關鍵時刻到達城下。

“星天旋轉,諸國征戰,連睡覺的工夫也沒有,互相殺戮、劫掠;世界翻轉,諸國攻伐,連進被窩睡覺的工夫也沒有,互相爭奪、殺伐!”

“沒有逃避地方,只有沖鋒打仗,說到的地方就到,去把堅石粉碎,說攻的地方就攻,去把堅巖搗毀,把高山劈開,把深水截斷,這樣的勇敢殺敵,讓整個西北大地,都變成折蘭部的牧場--殺!”

隊伍前進過程中,在母女三人帶領下,女兵們突然高唱了起來,尖銳的聲音刺破雲霄,充滿了鐵血殺伐之氣,同時高高舉起兵刃,加快了沖鋒的速度。

數萬騎兵也發出狼嚎之聲,勇猛的發起了沖鋒,目標是諸羌聯軍的側後方,也是最薄弱的地方,就像是餓狼捕捉獵物,一口咬向了咽喉要害!

“折蘭部的人殺來了,快快的整頓隊形,一定要攔住她們……麻奴部的蠢貨們,連一群女人也打不過,不會全軍覆滅了吧?”

“牦牛部的勇士們,祖先的靈魂護佑著你們,牦牛神的氣力在你們身上運行,打敗這些小母狼們,誰抓住就給誰做奴隸--殺呀!”

諸羌聯軍也不白給,在幾名大酋長指揮下,迅速的抽調兵力,填補了側後方的軟肋,還發起了絕地反擊!

也來不及布置了,就是密集的騎兵沖鋒,這是草原上最常見的戰術,以戰馬對戰馬,以刀鋒對刀鋒,誰的馬疾、刀快、心狠,誰就能取得勝利!

“殺!--叮當!叮當!”

“統統去死吧!--去見你們的牦牛神吧!”

雙方的騎兵隊伍,就像兩柄鋒利的長矛,狠狠的撞擊在一起,人仰馬翻、血花飛濺,慘叫聲此起彼伏,無數的屍體、傷兵摔落地上,又被馬蹄踩成了一堆堆肉泥,其狀令人慘不忍睹!

出乎意料的,人多勢眾的諸羌聯軍,反而被殺的節節敗退,在折蘭母女的帶領下,三萬鐵騎橫沖直撞,就像燒紅的刀子切牛油一般,把敵陣沖的落花流水,金狼頭大纛旗所到之處,敵人一片片的倒下……

這也是有原因的,牦牛、白馬各部落的人馬,圍攻漢文城整整八天了,死傷慘重、精疲力盡,戰鬥力不及平時一半,加之是倉促迎戰的,手忙腳亂之下,自然是招架不住了。

折蘭部人馬雖少,卻是未受損傷的生力軍,武器裝備也占了優勢,加上精妙的指揮,這才以少勝多,打的對方毫無還手之力!

有人肯定要問了,折蘭部也是羌人之一,為何不與牦牛、白馬、燒當各部聯合,反而出兵幫助漢軍,對同族人大開殺戒呢?

這要解釋一下了,按照華夏民族的習慣,對周邊異族有個劃分:東夷、北戎、南蠻、西羌!

西羌:不是專指一個民族,而是對西部遊牧部落的統稱,之前滅族的氐人、羯人也位列其中!

換而言之,折蘭部與牦牛、白馬各部落,雖然統稱為‘羌人’,實際上沒多大淵源,語言、習俗、信仰也完全不同,因為爭奪草原、河流……還經常的大打出手,彼此有很大矛盾呢!

相反的,因為蕭逸的關系,漢地的糧食、布匹、鐵器、精鹽……源源不斷送到折蘭部,換取他們的戰馬、牛羊、駱駝,十幾年下來,折蘭部成了西部最富庶的部落,總人口超過了三十萬!

折蘭部的貴族們,也都在識漢字、說漢話、穿漢服,以與漢人通婚為榮耀,不少人還請了黃帝、炎帝、蚩尤的神像,日夜焚香叩拜呢,認為自己也是華夏三祖的苗裔之一,以前信封的牛神、馬神、羊神……則統統消失不見了。

兩相比較之下,他們自然更願意幫助漢軍,對付其他羌人部落了,而且折蘭部的高層也知道,西部草原大亂,殺神誓必出手,站隊上絕不能出錯了,否則滅絕的氏人、羯人就是榜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