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二章不一樣的胖子!(第2/3頁)

羌人們很彪悍,一個個身穿獸皮襖、背負牛角弓、胯下騎著矯健戰馬……高舉五花八門的旗幟,排列成了沖鋒隊形!

今年天氣反常,漢中、巴蜀大雨連綿,很多地方遭了水災,沖毀了大量的田園……西北草原也不太平,不過情況正好相反--旱災!

從三月份一直到了十月,西北草原滴雨未下,河流幹竭,牧草枯萎,牲畜成群的餓死、渴死,轉眼就到了冬季,羌人各部落缺衣少食,全都陷入了困境中!

饑寒交迫之下,加上有人故意挑唆,白馬羌、牦牛羌、燒當羌大小十余部,集結了八萬鐵騎,攻入了武都、金城、隴西各郡,瘋狂的劫掠糧食、人口、牲畜,以彌彌補他們在大災中的損失。

老獵人都知道,越是饑餓的猛獸,就越是兇狠殘暴,不到一個月時間,羌人就攻克了十幾座邊城,殺戮漢家軍民數千人,還劫掠了不少物資,卻沒能填飽他們的胃口!

漢文城是西部重鎮,有名的繁榮富庶,又是深入武都郡的必經之路,因此羌人部落雲集過來,足有七八萬精銳騎兵,想要打開一個突破口,深入漢境大肆劫掠一番!

守城的只有五千漢軍、一千流習(經過軍事訓練的犯人,平時服苦役,戰時做死士),以及少量的青壯百姓,兵力不及對方十分之一!

而八天的激烈廝殺下來,守軍已經死傷大半了,本城太守、以及幾名校尉也都戰死了,於是張肅這個主簿、成了最高行政官員,這才披掛上陣,手持大刀砍人。

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,羌人死傷更加慘重,起碼要用三條性命,才能換一個漢家勇士!

“又是狼群戰術,想要聲東擊西嗎,大爺就將計就計,把普通百姓集中到東南,敲鼓打鼓,大聲呐喊,精壯者隨我到西北防守!”

“諾!”

張肅雖是個文官,可在爭鳴學府的九年中,卻接受過系統的軍事訓練,也算略知排兵布陣之法,還聽過很多大將的課程,講解各種經典戰例!

又在西北待了數年,熟知遊牧民族的習性,也經歷過幾次小型戰鬥,因此一點也不怯陣,而是冷靜的分析戰局,做出正確對策!

“殺呀!--草原各部的勇士們,殺進城去,殺光漢人,搶光他們的東西!”

…………

張肅所料一點不差,東南邊率先響起了號角聲,羌人騎兵呐喊著沖過來,距離城墻兩百步左右,突然又四散開了,只是左右馳騁、冷箭射擊,吸引守軍的注意力。

與此同時,西北也沖出一隊人馬,無聲無息、不喊不叫,就是悶頭的快速猛沖,這才是攻城的主力。

憑心而論,羌人的戰術不錯,就像狼群一樣的狡猾,可他們的武器裝備嗎,只能用四個字形容--慘不忍睹!

只有部落小頭目們,才有熟鐵打制的鎧甲、兵刃,普通士兵只能使用棍棒、木叉、石鏈,箭簇也大都是牛角磨制的,能有幾支青銅箭簇,那就算是富裕的了。

這也不奇怪,遊牧部落文明落後,除了放馬牧羊,別的什麽也不會,沒有文字、沒有手工業,更別說技術含量很高的冶煉了。

手中僅有的一點熟鐵、青銅,不是從漢境中劫掠來的,就是不良商人走私過去的,因為有暴利可取,一口生鐵鍋在羌人部落裏,能換三頭壯牛、或者四個女奴!

因此遊牧騎兵進入漢地,最喜歡搶奪鐵器了,有時為了一把鐵制武器、盔甲,自己人都能互相殘殺,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,人命也就不值錢了。

“拋石車準備,仰角三成半,距離兩百步--放!”

“弓箭手,壓住敵人沖鋒的隊伍--射!”

…………

三四丈寬的護城河,已經被碎石、土袋、屍體給填平了好幾處,羌人騎兵很快沖到城墻下,他們不會打造雲梯,直接扔出牛皮繩索、套住城墻的垛口,奮勇攀爬而上……

漢軍在張肅指揮下,也在拼命反抗著,滾木、雷石、土灰……還有密集的箭雨,所到之處人仰馬翻,血肉模糊。

可羌人們悍不畏死,依舊一個勁的猛沖,甚至舉著同胞屍體擋箭,再把箭簇拔下來,回射守城的漢軍,雙方都有極大的傷亡。

“他媽的,出絕活--倒金汁!”

張肅也紅眼了,指揮部下士兵,擡出一口口的大鐵鍋,裏面都是上下翻滾、臭氣熏天的金汁,向攻城的羌人倒了下去……

所謂的‘金汁’,就是用人、畜糞便熬煮的稀湯,一旦潑到人身上,頓時皮開肉綻,還有很強的毒性呢,這是蕭逸發明出來,用來守城的一種利器,不知殺傷多少人命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