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章這口黑鍋誰來背?(第2/3頁)

劉璋可不是自願來的,而是被人押送來的,都說泥人還有三分火氣,何況堂堂的益州牧、漢室宗親呢,耍點小脾氣也是正常的。

“中山靖王之後劉玄德,恭請族兄大人下車,接風宴已經備下了,兄長好歹賞個面子吧!”

“請州牧大人下車!--請州牧大人下車!”

…………

劉備提高了聲音,第二次抱拳行禮,身後的文武重臣、門閥家主們也齊聲呐喊,恭請劉璋走下馬車,都說識時務者為俊傑,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,耍小脾氣有啥用呢?

可馬車裏依舊毫無動靜,難道這位軟弱半生的州牧大人,突然間硬氣了一回,要用沉默進行對抗,這也未免太愚蠢了吧?

難道他在途中沒想過,自己的後半輩子,要在這位族弟手下討生活嗎,以後是榮華富貴,還是吃糠咽菜,可就看今天的表現了。

“劉玄德,請族兄下車,莫讓文武群臣久等了!”

兩次都恭請不動,劉備面子上掛不住了,可為了自己的帝王大業,只好強壓怒火,第三次上前恭請,語氣卻生硬了許多。

與此同時,伸手掀開了車簾子,查看裏面情況,只見劉璋窩在車廂一角,以袖遮面、一動不動,似乎是熟睡著了。

“兄長,請下車吧--啊!”

先是裝聾,後是裝睡,縱然劉備城府極深,也不禁怒火中燒,一把抓住了劉璋的手臂,想把他強行請下來,今天這出大戲必須唱圓滿了。

那知手臂一用力,劉璋真的下車了,不是走下來的,而是滾落下來的,還摔了個仰面朝天,身體依舊一動不動的,把周圍的人嚇了一跳,這是要繼續裝死嗎?

可是定睛一看,劉璋臉色青紫、七竅流血,已經沒有了呼吸,這位益州牧不是裝死,而是真的駕鶴西遊了,不過體溫猶存、肢體不僵,說明剛死一小會兒功夫!

“主公!-主公呀--嗚嗚!”

“州牧大人!--您死的冤--嗚嗚!”

…………

吳懿、費觀等人膝行上前,圍著屍體嚎啕大哭,還把劉璋的頭顱、枕在自己的大腿上,這是一種上古禮節,凡是主公死於非命,臣子以此法表示哀悼,是為股肱之臣也!

還有周圍的巴郡士族們,也紛紛跪在雨地中,全不顧自己的衣衫,頓足捶胸、嚎啕大哭,還間雜著‘死的冤、死的屈’之語!

憑心而論,劉璋雖說軟弱無能,不是平定亂世的明主,卻不失為一位忠厚之人,對待部下文武極好,時時予以重賞不說,就算部下們犯了錯誤,也從不深糾其責,而是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!

生活上不算簡樸,可也稱不上奢靡,沒有大興土木、勞民傷財之舉,為人也沒啥野心,從不向外爭奪地盤,也就不用多征兵、征糧、征稅,百姓們的日子好過的多!

因此上,劉璋在巴蜀頗有人望,不像其他諸侯常挨民罵,如今這位寬厚的州牧大人死了,官民人等自然很是傷心了,痛哭流涕也在所難免!

而在痛哭的同時,人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,劉璋是怎麽死的,難道是自殺嗎?

引狼入室,丟失基業,自己也做了階下囚,這種事落在別人身上,比如袁紹、孫策、呂布這些性格剛烈的諸侯,肯定是拔劍自刎、寧死不屈!

咱們這位益州牧可不一樣,性格柔弱、貪生怕死,別說讓他自殺了,就算有人掛好上吊繩子,再抽掉了板凳,他也能自己掙紮著跳下來,求生欲不是一般的頑強。

而且來江州城的路上,劉璋向隨行重臣們暗示了,願意把益州牧讓給劉備,自己帶著妻子兒女,找一個偏僻之地隱居,益州可以、荊州可以、荒蕪的交州也可以!

從此不問天下大事,安享田園之樂足矣,甚至不要榮華富貴,只求一日三餐、粗茶淡飯,自己與妻子們平平安安!

劉璋既有這種想法,又豈會中途自殺呢,既然不是自殺的,就必然是他殺了,兇手又是誰呢?

凡是兇殺案件,都是一個常識性原則,就是誰獲利最大,誰的嫌疑也最大,因此人們怨恨的目光,全都落在了劉備身上!

“不顧同族兄弟之情,奪人基業、奪人爵位不說,還要殺人滅口,以絕後患,這個大耳賊真是心狠手辣呀?”

“人都偷偷的害死了,還擺出這麽大陣勢,當著眾人的面前,假惺惺的做出姿態,真是典型的偽君子!”

一時間,各種想法層出不窮,只是這種情況下,人們不敢明說罷了,只能暗暗的腹謗,也就是心裏罵人!

自從劉璋的屍體滾落下來,劉備就一動不動的站在風雨中,臉色比鍋底還要黑呢,心中不斷呐喊著:“不是我幹的,不是我幹的,真心不是我幹的呀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