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三章蛤蟆怕熱水,烏龜怕鐵錘!(第2/3頁)

夏侯淵又氣又恨,又無計可施,只能郁悶的站在一邊了,因為他心中很清楚,就算蕭逸真殺了他們父子三人,曹操也不會血債血償的!

一句話,當今大魏天下,可以一日無夏侯淵,不可一日無蕭郎,人家是擎天白玉柱,架海紫金梁!

“末將敢問大司馬大人,何十進兵成都,攻取巴蜀之地,若讓劉備搶先一步,就有違魏王千歲的重托了!

魏王千歲還說過的,攻取成都之後,以末將為益州牧,總督西南軍政事務,大司馬沒有忘記吧?”

囂張的氣焰沒了,可是夏侯淵野心未死,仍惦記著益州牧的位子,句句把曹操掛在嘴邊,想以此來壓迫蕭逸就範。

另外嗎,曹操授予的三道敕令,用了一道,還有兩道,如果拿出來的話,完全可以逼迫蕭逸出兵,可是夏侯淵猶豫再三,還是沒舍得使用!

首先,第一道敕令用出,半點收獲也沒有,還引來曹操一頓痛罵,讓夏侯淵不敢再輕用了,生怕又白白浪費一次,就算逼迫蕭逸出兵了,人家出工不出力怎麽辦?

其次,敕令只剩兩道了,用一道就少一道,如今連成都的大門也沒見到,如果提前用完了,自己還如何制約蕭逸?

再向曹操請敕令嗎,巴蜀、許昌相隔數千裏,道路又艱險難行,就算是快馬接力傳信,也要一個月才能到達,那時候木已成舟,一切都來不及了!

“大軍一連征戰數月,將士們早已疲憊不堪了,急需要好好修整一番,而後才能上陣廝殺,若是以疲憊之師,對陣精銳之敵,誠為智者所不取也!

倒是夏侯將軍的十萬人馬,乃是未經廝殺的生力軍,何不先行一步,自洋巴棧道南下,到江州城與劉備決一死戰,必能旗開得勝,馬到成功!

不要忘記了,自從魏王治國以來,有功必、,有過不饒,如今大軍攻略城池無數,而夏侯將軍寸功未立,縱然坐上益州牧的位子,只怕也坐不安穩吧?

須知人言可畏呀,若是有人誤以為,夏侯將軍虛有其表,全憑著裙帶關系,才坐享高官厚祿的,豈不是天大的誤會嗎,還是快快出兵為好,用戰功封住那些小人的嘴巴!”

蕭逸眼下比較忌憚的,就是夏侯淵的手中,是否還有曹操的敕令,又有幾道敕令?

故而以言語相激,想試探出實情來,同時用目光查看著,發現夏侯淵神色猶豫不決,就像一個輸了錢的賭徒,緊緊的捂著自己的錢袋子,既想要贏回來,又擔心把老本也給輸掉!

由此可以推斷出,夏侯淵手中還有敕令,數量卻很有限,也就一兩道的樣子,至多不會超過三道,得想個好辦法,讓他盡快的用光了!

“豈有此理,老夫追隨丞相大人近三十年,南征北戰,無役不從,渴飲刀頭血,困臥馬鞍間,用這一身累累傷痕,換來今日的高官厚祿!

誰敢說老夫是裙帶關系,誰敢說老夫寸功未立,既然大司馬說到這個份上了,老夫就……就……”

夏侯淵性如烈火,最受不了激將法了,一張老臉氣的通紅,胡須都紮起來了,就要帶領本部人馬,一鼓作氣殺到江州城。

那知話還沒說完呢,突然感覺腳尖一陣劇痛,急忙低頭查看,原來是次子夏侯霸、在用力踩自己的靴子,同時努嘴、眨眼、搖頭……又目視中原方向!

夏侯淵這才想起來了,曹操在派人申飭的同時,還下達了一道密令:讓自己統領十萬人馬,牢牢駐紮在漢中郡境內,想辦法控制各處棧道,並且督促蕭逸出兵,去攻打劉璋、劉備的軍隊!

如果自己去攻打巴蜀,讓蕭逸留在漢中,豈不是本末倒置嗎,何況以自己這點本事,未必打的過劉備等人,這要是一仗敗北,可就雞飛蛋打了,因此急忙的改變話語。

“就……就按照大司馬的意思,暫且按兵不動吧,如今秋雨連綿、道路泥濘,也的確不適宜出兵!

待到雨過天晴,將士們修整完畢,再行進兵成都不遲,恭祝大司馬旗開得勝,馬到成功,末將父子暫且告退了!”

生怕蕭逸以統帥身份,強行命令自己出兵,夏侯淵抱拳行禮後,帶著兩個兒子狼狽的跑掉了,估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,都不敢踏入中軍帳一步!

“唉!~~末將們告辭了,大司馬大人保重!”

徐晃,於禁互相看看,也嘆息著躬身告辭了,蕭、曹之間的矛盾,他們看的是一清二楚,卻沒有任何辦法!

只要曹操還活著一天,他們就無法抗拒丞相府的命令,如果那天曹操不在了,他們也不會抗拒大司馬的命令,曹營很多異姓將領,都抱著同樣的想法--有曹跟曹,無曹跟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