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九章漢水決勝負(四)(第2/2頁)

“怎麽了,有事跟為師說嗎?”

“是……是的,敵、敵……敵人有點怪異,弟子忐忑……不安!”

“呵呵,孺子可教也,日後必為帥才,為師也感覺到了,漢中軍要改變戰術!”

漢中軍今天情況怪異,看似仍是死打硬拼、人海戰術,可跟前幾天截然不同,攻擊節奏明顯放慢了,上陣的大都是老弱士卒,精銳全都躲在了後面!

戰場上出現這種情況,一般只有兩個解釋:首先,掩人耳目,準備退兵!

樂城囤積無數軍械、糧草,乃是漢中集團的命脈之地,張魯統八萬人馬而來,雖然死傷頗為慘重,可仍有數萬能戰之兵,絕不會輕言放棄的!

其次,拖延時間,另有殺招!

正面強攻傷亡太大了,故而想保存實力,用在更重要的地方,這說明漢中軍要改變戰術了,更準確的說,他們有了破城的計策,這就有些可怕了。

再往深處思考,樂城三面環山、一面臨水,城墻皆是巨石修葺,堅固的難以摧毀,自己一方又死守不出,什麽引蛇出洞、調虎離山統統行不通!

那就剩一種可能了,漢中軍有辦法進入樂城,準備來一個裏應外合,這樣才能破城成功,可是他們怎麽進來呢?

蕭逸首先想到的,是樂城的三座水門,鐵索都已經斬斷了,七八千斤重的閘門無法打開,水下是堅硬的花崗巖,二者之間嚴絲合縫,水耗子都鉆不進來,何況是漢中軍呢?

其次是周圍的懸崖,都有幾百丈高,光滑如鏡、猿猴難攀,漢中軍想從上面爬下來,或者神兵天降,也是一點可能都沒有!

降落傘不算高科技,可也不是誰都能玩的,需要精密的設計、以及嚴格的訓練,以漢中軍的水平嗎,跳下來必然摔成肉餅!

不是水中,不是空中,也無法從城墻突破,那就只剩一個辦法……鉆地道,這也是攻城常用戰術之一,蕭逸就善用此法取勝!

不過嗎,樂城周圍都是高山,腳下也都是硬土,漢中軍又紮營在南岸,區區六七天時間,想偷挖一條地道是不可能的,只能利用原有地道。

這也不奇怪,長安、洛陽、許昌、丞相府……那裏沒有地道呀,自己的無愁侯府就挖了四條呢,通向幾處要害之地,樂城自然也不例外了,就是這個入口嗎?

“士載聽著,弄一些大水缸過來,埋在城內各處角落中,派人日夜監聽著,有動靜立刻來報!”

“再讓將士們警覺一些,人不卸甲,刀不離手,這兩天的夜裏,恐怕有人來串門呢!”

“諾!”

鄧艾躬身行禮,小跑著執行命令去了,先從庫房搬出幾十口大水缸,都是半人多高,兩人合抱粗的,埋在了各個角落中,如此地下有聲響,就會立刻發現了!

本來想多備水桶,來一個水淹地老鼠呢,卻被蕭逸給阻止了,務必要抓活的,地道也要保存好,要想守住樂城,這或許是個機會呢……敵人終於用計策了!

………………

樂城西南角有一座廟宇,只有三間房大小,青石鋪地、裝飾樸素,裏面供奉的神像卻很了不起,正是大名鼎鼎的水利專家--李冰!

古代益州環境惡劣,非澇即旱,有‘澤國、赤盆’之稱,百姓們世代同洪水作鬥爭,死難者不計其數,直到秦惠王九年,秦國吞並了西南地區,任命李冰為巴蜀太守!

李冰上任之後,先修築了都江堰工程,馴服了桀驁的岷江水,又開鑿灘險,疏通航道,修建了汶井江、白木江、洛水,綿水等灌溉工程,把貧困的益州變成了天府之國,最後積勞成疾、死在了治理石亭江的工地上!

李冰病逝之後,益州百姓感其功德,奉其神位為‘川主’,之後凡是修築城池,或是水利工程,必然修一座李冰廟宇,以求保佑平安,樂城也在益州境內,又臨近漢水,自然不會例外了!

川主之廟,不容凡人打擾,故而除了祭祀之日,這裏都是大門緊鎖的,蕭逸拿下樂城之後,也很尊重這位先賢,特意下令軍中,不得冒犯無禮,故而無人進入其中!

誰又能想到呢,這座不起眼的小廟宇,就是樂城的要害所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