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九章蜀中有大將(四)(第3/3頁)

“今夜聽先生一席話,讓我等莽夫茅塞頓開,日後巴蜀寒門子弟有出頭之日,定不忘先生教誨之恩!

不過大耳賊入川之事,已經迫在眉睫了,大司馬統領著大軍,仍在漢中與張魯激戰,短期內恐怕難以攻克,如此就失了先手之利,我等又該如何呢?”

張松一番大道理說的好,可畢竟是紙上談兵,巴蜀的未來如何,還要看眼前這場西南大戰,時間上對曹軍可有些不利呢!

劉備集團一直窺視巴蜀,接到劉璋的邀請之後,立刻就會起兵出發,按照兩地的路程來算,一個月內就會入川了,一個半月可到成都城下!

而曹營二十幾萬人馬,還在猛攻秦嶺防線,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,卻不是壓倒性的勝利,陽平關易守難攻,乃是有名的險要之地,南鄭城城高池深、糧草充足,又有第一代張天師留下的大陣,就算蕭逸能征善戰,三五個月恐怕也難平定漢中!

那個時候嗎,劉備已經穩坐成都城,消化掉巴蜀這塊大肥肉了,張任、黃權等寒門將領,就算有心北上投曹,恐怕也無能為力了!

要知道,沖鋒陷陣的雖是寒門將領,可巴蜀集團的兵馬、大半掌握在士族手中,軍械、糧草、錢財更是如此,以張任等人手中力量,是掀不起大風大浪的,否則何須受制於人呢?

“諸位將軍所慮極是,就以當前局勢而言,的確對大耳賊有利一些,不過從長遠來看嘛,大司馬才能笑到最後!

諸位將軍在軍中多年,想來手下也有一些死忠之士,抗拒劉備入川或許不足,可是守住霞萌、劍閣天險,想來不是什麽難事吧?

只要守住了北邊門戶,就攥住了巴蜀的命脈,劉備就算進了成都城,他也休想坐穩位置,待到大司馬平定漢中,必然揮軍攻取巴蜀,諸位將軍開城張迎,可是大功一件呀,又何愁榮華富貴不得呢?”

…………

“先生言之有理,此事絕無問題!”

張松不懂兵略,卻很會看人性,以他對蕭逸的了解嗎,膽大包天、善出奇兵,每戰必身先士卒,浴血廝殺從不畏懼!

可是攻打漢中郡以來,卻遲遲聽不到蕭逸的消息,仿佛憑空消失了一般,以這位殺神的用兵習慣,恐怕又要一鳴驚人了吧?

或許眾人夜談之時,蕭逸已經潛入漢中腹地了,他的目標是那裏呢,陽平關、南鄭城、還是樂城……只怕用不了幾天,就會有大事發生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