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一章子午谷,生死地(四)(第2/3頁)

夏侯淵可以根據形勢變化,在上面填寫需要的文字,進而奪取軍權、調動兵馬,甚至斬殺不聽命令的將領、官員!

換而言之,這等於是曹操的一只手,牢牢壓在了蕭逸的肩膀上,讓他不敢輕舉妄動--奸雄心思,其深如海!

不過曹操也知道,王權是不能濫用的,故而只給了三道空白敕令,臨行前還反復叮囑夏侯淵,不到萬不得已之時、千萬不要動用敕令,更不要輕易開殺戒!

一則,空白敕令猶如未出鞘的寶劍,其最大作用是威懾,一旦拔劍出鞘了,威懾力大打折扣,也就難以制約蕭逸了。

二則,也是擔心夏侯淵濫用權利,幹擾了蕭逸的軍事指揮,誤了平定益州的大事,軍隊裏最為忌諱之事,就是令出多門,將士無所適從。

沒想蕭逸小小試探一下,夏侯淵就把敕令拿出來了,而曹操的良苦用心,也就付之流水了,非是智謀不足,而是所托非人,又如之奈何?

“今日之事,大司馬要麽違背敕令,砍下老夫的人頭;要麽就遵從敕令,讓老夫去坐鎮隴右,兼領西涼大小事務--哈哈!”

手持魏王敕令,夏侯淵臉上都快笑出花了,仿佛看到無數金銀珠寶,向自己滾滾而來呢,兩個兒子挨打的惡氣,也盡數的吐出來了--舒服!

“呼!--呼!呼!”

大帳內氣氛凝重,只剩下沉重的呼吸聲,許褚、曹性、小斌以及一眾親兵們,仍緊緊的握著兵刃,他們不管什麽魏王敕令,只要大司馬一聲令下,天王老子也敢宰了吃肉!

蕭逸則沉默不語、陷入了沉思中,對方的底牌試探出來了,卻也非常的棘手呢,這是按照夏侯淵意願寫的、貨真價實的魏王敕令,自己該不該遵從呢?

若是遵從的話,今天有第一道敕令,明天就會有第二道、第三道……處處的受制於人,還怎麽統帥兵馬,攻打益州之地呢?

若是不肯遵從呢,等於違背了曹操的意願,後果也是相當嚴重的,不信翻開青史看一看,那些違背君王命令的將領,都是什麽下場?

“將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”--這是春秋戰國時期,魏將-晉鄙第一個說出的名言,在對上虎符的情況下,不肯交出手中兵權!

其結果如何呢,被大力士-朱亥以四十斤鐵錘當場擊殺,事後無人追問、不了了之!

“軍中聞將軍令,不聞天子之詔”--這是一代名將周亞夫說的,曾以十萬漢軍破敵五十萬之眾,平定七國之亂的大功臣,還做過大漢帝國的丞相呢!

結果又如何呢,因為一點殉葬品的小事,就被廷尉投入獄中,百般羞辱、絕食抗議,最後吐血身亡了!

這就證明一個道理,只要是帝王的旨意,不論對錯與否、不管褒貶榮辱,臣子必須無條件聽從,否則縱然一時得意,下場必定淒慘無比!

雖然曹操時日無多了,可是猛虎雖老,其雄尚在,蕭逸還不想與之鬧翻,影響了統一天下的大計!

“魏王敕令,誰敢不從,就請夏侯將軍領一支人馬,前往隴右坐鎮吧,督促岐山、陳倉兩支人馬,順便從西涼各郡征集糧草!”

“末將遵命,明日就前往隴右坐鎮--哈哈!”

蕭逸還是無奈的屈服了,人也癱坐在帥位上,小臉上掛滿了郁悶之色,就像自己在路上看到個金元寶,卻被別人搶先撿走了!

可心中卻樂開了花,自己在六盤山做好了布置,只要夏侯淵到了哪裏,就會發現很多寶藏的‘線索’,進而翻山越嶺、鉆洞過澗……最後空歡喜一場不說,大好時光也浪費掉了!

等到他醒悟過來之時,自己已經拿下漢中,坐在南鄭城內欣賞風景了,如果運氣好一點,沒準巴蜀也拿下來了。

夏侯淵自以為得計,帶著侍衛們返回大帳,安頓好兩個兒子之後,開始挑選心腹之人,準確前往六盤山尋找寶藏了……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“大司馬大人,討厭的蒼蠅已經走了,咱們是不是也該動身了?”

“呵呵,莫要心急,等上幾天再說吧,千萬不要露出馬腳了!”

“諾!”

事實證明,這世上誰也不是傻子,夏侯淵說是明天出發,可一連三天都沒動靜,依舊緊盯著中軍大帳,他也擔心這是調虎離山之計,實則蕭逸另有陰謀!

然而三天過去了,蕭逸一點反常也沒有,只是不斷加派人手、前往六盤山地區,這讓夏侯淵放心同時,也有點心急如焚了,生怕蕭逸的人搶占找到寶藏,自己可就空歡喜一場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