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章子午谷、生死地!(一)(第2/3頁)

若是換了別的人,依著蕭逸的陰狠性格,早就拔出寶劍斬人頭了,可夏侯父子不是一般人呀,他們是曹操的血脈族人,也是曹節的族叔、族弟,不看僧面看佛面,也不能輕易殺戮了!

另外嗎,曹操的性命不長矣,疑心病也越來越重了,故而安排夏侯父子隨軍監視,如果殺了他們三個人,只怕會激化蕭、曹兩方矛盾,血拼起來可就不妙了。

可留三只蒼蠅在身邊,又實在礙手礙腳的,因此蕭逸想出個計策,即能趕走身邊的蒼蠅,又不會落下話柄,今天就是實施的機會了。

“三路人馬進展緩慢,遲遲沒有穿過秦嶺,大司馬何不下令催促,再有畏戰不前者斬,以激勵將士死戰之心,魏王可是下過命令,一年之內平定益州!

若是大司馬不方便的話,老夫願披掛上陣,帶領將士們浴血廝殺,一定拿下南鄭城,生擒張魯等人,進而攻克巴蜀,一舉蕩平西南各地!”

夏侯淵帶著兩個兒子進入大帳,微微的抱拳行禮之後,又開始故事重提了:分權、統兵、幹預指揮,而且三雙眼睛四處亂瞄,查看有無可疑之處!

“漢中地勢過於險惡,三路人馬冒然深入,只怕中了對方埋伏,損兵折將、挫動銳氣就不好了,還是穩殺穩打妥當一些!

老將軍勇武不減當年,兩位公子也是虎虎生威,征戰沙場自然無往不勝了,可俗話說的好:殺雞焉用宰牛刀,讓那些偏將統軍足夠了……請坐,上茶!”

蕭逸笑臉相迎,請夏侯父子坐下飲茶,統兵之事卻委婉的拒絕了,不過舉手擡足之間,似乎有一點慌亂之色!

而這種微妙變化,沒逃過夏侯淵的眼睛,向兩個兒子遞了眼神,一邊坐下品嘗香茗,一邊上下打量著,想知道問題出在那裏?

堂堂的鬼面蕭郎--南征北戰,所向無敵,就算面對屍山血海,也是穩如泰山一般,能讓他為之慌亂的事情,世上實在是太少了。

目光來回掃動,夏侯淵果然發現一些問題,帥案的周圍比較淩亂,堆放著筆墨、紙硯、文書,中間位置卻很空曠,似乎剛才展開什麽東西?

再仔細看了看,在雜亂的文書堆中,果然有一卷白綾子,像是倉促之間藏起來的,折疊的很是淩亂呢,其中一角露出了長武、臨涇的字跡。

長武、臨涇位於長安西北--五六百裏之處,屬於安定郡-涼州地域了,這就讓人疑惑了?

如今大軍征討漢中,殺的是血流成河,蕭逸身為統帥,不看漢中地圖、也不看關中地圖,為何關注西涼地圖呢,還一副神神秘秘的樣子,其中必有什麽隱情!

除非有什麽事情,比漢中戰事更加重要,才能讓蕭逸如此分心,而剛才慌亂的舉止,也恰好證明了這一點,可到底什麽事呢?

“大司馬的帥案如此淩亂,想來身邊缺乏服侍之人,兩個犬子本領平常,可還算聰明伶俐,莫不如讓他們留在大帳,服侍大司馬的起居如何?

能跟隨天下第一名將,學習一些文韜武略、攻殺戰守之術,也是他們二人的福氣呢,還望大司馬莫要推辭!”

統兵之事被拒絕了,夏侯淵又想出一計,把兩個兒子留在蕭逸身邊,名為服侍、實則監視,順便弄清楚那個秘密?

能讓蕭逸如此用心的,肯定是一件驚天動地之事,而自己最近查看軍中事務,前往西涼的信使格外頻繁,那裏又沒有戰事發生,派人的用意何在呢?

“兩位公子威武不凡,留在帳內做侍從,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,如今大軍征討漢中,正急需要軍械、糧草,不如讓兩位公子前往洛陽,押運一批糧草如何?”

“此番征討漢中,動用了五十萬民夫,數十萬牛馬、駱駝、車輛,還不足以供應糧草嗎?”

“運輸自然不成問題了,不過關中久經戰亂,民間十室九空,糧草征集很是困難,眼下雖不成問題,日後必成一大憂患!

故而本大司馬有意前往隴右,一則就近指揮岐山、陳倉兩支人馬,突破漢中軍的防線;二則從西涼征集一些糧草,以供大軍征戰之用,本大司馬不在期間,請夏侯將軍坐鎮郿塢大營如何?”

“哦,大司馬要前往隴右,老夫何德何能,安敢坐鎮大營,還是跟隨左右為好!”

…………

一番試探之後,夏侯淵的計劃沒有得逞,只好起身離開了大帳,心中卻越發疑惑了,蕭逸觀看西涼地圖,還要親自前往隴右,究竟是為什麽呢?

郿塢、西涼、地圖……中間到底有什麽聯系?

“伯權、重權今夜幸苦一下,查看蕭逸寢帳的動靜,總感覺他有什麽事,瞞著咱們父子三人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