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七章欲取巴蜀,先克漢中(十)(第2/3頁)

“哈哈,識時務者為俊傑,歸順曹營本無不可,可是賢弟現在歸順,只怕部下人心不服吧,而且蕭逸輕取漢中之地,心中必然輕視賢弟,爵不過鄉侯,封不過萬戶,三代之後富貴就難保了!”

“大哥所言極是,輕取之物則不惜,輕取之女則愛弛,小弟有心待價而沽,就是不知如何運籌?”

“這個簡單,牢記三十二個字:倚仗地利、憑險而守,先戰後和、穩固人心,歸順曹營、不卑不亢,依附蕭氏、富貴登天!”

“大哥的意思是,先跟曹軍打上一仗,讓他們見識下漢中的實力,而後再談歸順之事,如何排兵布陣呢?”

…………

李儒幽居二十余年,謀略水平一點未減,反而越發的狡猾了,把天下大勢、人心向背看的一清二楚!

張魯聽的連連點頭,又取出一副漢中地圖,請大哥幫著排兵布陣,漢中實力遠不如中原,可也有十萬精銳之士,軍械、糧草鬥很是充足,打一仗不成問題的!

“讓楊昂、楊任、昌奇各領一萬五千將士,分別把守岐山道、陳倉道、褒斜道,皆修築營盤,高溝深壘,並在險要處設下埋伏,多多準備弓滾木雷石之類!

一旦曹軍前來進攻,各軍就倚仗地利痛擊之,不過要牢記兩點:一是不許殺傷太重了,以免日後結下仇怨,二是只能堅守、不許出擊,以防中了對方奸計!

再讓張衛、張愧統領兩萬人馬,駐紮在漢水北岸,策應著三路人馬,以免有不測之事,賢弟坐鎮南鄭城,準備軍械、糧草、錢財,支應前方廝殺之用!

曹軍遠道而來,不適應西南的溫熱天氣,軍中必然多有疾病,而且棧道狹窄、易守難攻,只要僵持兩三個月時間,曹軍必然疲憊不堪,士氣一瀉千裏!

那個時候嗎,賢弟派一能言善辯之士,前往曹營與蕭逸議和,態度不妨放低一點,多說上幾句軟話,而事後所得之利,必是今日十倍之數,

如果可能的話,最好與蕭氏約為婚姻,從此一損俱損、一榮俱榮,曹氏國祚恐難長久,天下日後必歸蕭氏,賢弟的子孫後代,也能出將入相、榮華富貴!”

一提到排兵布陣之事,李儒瞬間精神起來了,雙目中寒光閃爍,醜臉都扭曲變形了,仿佛又回到了金戈鐵馬的戰場上,又聞到了鮮血的‘芳香’味道!

仇恨雖然放下了,鬥志卻沒有消散,借著這次天賜良機,與蕭逸對陣沙場之上,非讓他吃點苦頭不可,同時證明一下自己的價值,因為有價值的人才能活下去!

張魯連連的點頭,還聽出了一些弦外之音,讓楊昂、楊任、昌奇帶兵打頭陣,即能擋住蕭逸的進攻,又能消耗主戰派的實力,之後合談的時候,阻力可就小多了!

自己與兩個弟弟張衛、張愧,帶領嫡系人馬躲在後面,保存實力,靜觀其變,還不與曹軍直接廝殺,避免了結下愁怨,可謂一箭多雕呀!

“大哥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裏之外,如此一番排兵布陣,定讓蕭逸寸步難行,我漢中穩如泰山矣!”

“呵呵,如此一番布局嗎,對付一般人足夠了,對付蕭逸還差一點火候,此人最善於出奇兵制勝了,岐山道、陳倉道、褒斜道之外,東邊的子午谷也要小心防守!”

“大哥過於小心了吧,子午谷山高水險、又常有異事發生,已經兩百年無人通行了,蕭逸從這裏進軍,豈不是自尋死路嗎?”

“人人都敢走的話,就不是子午谷絕路了,不敢走子午谷的話,就不是鬼面蕭郎了,此人用兵如神、更是膽大包天,小心防備著沒有錯的!

另外嗎,再派一個能說會道的,去成都面見劉季玉,以唇亡齒寒、抵禦曹軍為借口,索取一些軍械、糧草過來,也算是一筆飛來橫財!”

“小弟與劉璋素有仇恨,他豈會資助軍械、糧草?”

“劉璋膽小如鼠,得知曹軍大舉南下,他不敢不給東西,放心大膽開口要吧,要的越多越好!”

張魯一直待到日落時分,才底氣十足的出了七真殿,而後召集一眾部下們,按照李儒謀劃的策略,開始分兵派將了,牢牢守住三條棧道……

同時厚待蔣幹,就留在南鄭城內居住,以免斷了合談的路子,又以閻圃為使者,到成都索取軍械、糧草去了。

子午谷的事情,張魯也沒敢疏忽了,讓兩個兒子張富、張廣前去駐紮,不過漢中集團兵力有限,設防子午谷又‘多此一舉’,故而只派了五千人馬,大多都是老弱病殘之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