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章欲取巴蜀,先克漢中(八)(第2/3頁)

東漢末年以來,又演化出了太平道、天師道,以及無數的分支,可惜前者野心太大了,竟想要推翻大漢朝廷,結果被武力鎮壓了,張角三兄弟盡皆身亡,道統也隨之灰飛煙滅了。

太平道覆滅之後,張魯以道家唯一正統自居,一心想著傳播、光大天師教,建立個****的政權,可惜自己的能力有限,別說整個天下了,一個巴蜀都拿不下來!

尤其是最近十幾年,佛門勢力疾速膨脹,招收了無數的信徒,嚴重威脅到了道家生存空間,張魯看在眼中、急在心裏,偏偏又無計可施,幾次與佛門勢力發生沖突,還都落到了下風呢!

三年之前,蕭逸設下妙計,狠狠的打擊了佛門勢力,拆毀寺廟數百座,強迫僧尼還俗數萬人,沒收寺產不計其數,中原各地幾不聞梵唱之聲……

滅佛事件之後,天下道家無不歡欣鼓舞,對蕭逸更是推崇備至,稱之為‘道家第一人,道家護衛者’,更傳說他是北鬥貪狼天尊轉世,是太上老君的嫡傳弟子!

滅佛的消息傳到漢中,張魯也破了禁酒令,大擺宴席三天三夜,與各部祭酒、大祭酒隆重慶祝,並產生了一個想法:‘既然自己能力不足,就該讓位於有德之人,只要能夠光大道家,誰做天師不一樣呢?’

混沌初分盤古先,太極兩儀四象懸,

子天醜地人寅出,避除獸患有巢賢。

燧人取火免鮮食,伏羲畫卦陰陽前,

神農治世嘗百草,軒轅禮樂婚姻聯,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蕭逸平常寫奏折、書信,很少有超過三百字的,都是直奔主題、簡單明了,外人說他是貴人言少,務於精純,只有少數心腹人明白,大司馬有個習慣--懶惰!

懶的寫書信,懶的上朝堂,懶的處理瑣碎政務,甚至是懶的做皇帝……做個無憂無慮的道士,才是蕭某人的初心!

這次卻是例外了,蕭逸洋洋灑灑的、足足寫了七八千字,先從盤古開天地起,扯了漫天神靈,吹了三皇五帝,還寫了一大段道家伏妖降魔之事……

看的張魯大呼過癮,認為找到了人生知己,可惜故事沒有寫完,讓人心癢難耐的,想知道後面如何了,狐狸精、雉雞精、玉石琵琶精、道家三昧真火……

不過書信的最後,蕭逸以最誠懇的口吻,勸說張魯以大局為重,主動歸順朝廷,讓漢中百姓免受刀兵之苦,並開列了三項條件:

其一,任命張魯為太仆,位列九卿之一,加封安樂鄉侯、食邑兩萬戶,二弟、七子皆封為都鄉侯,各領食邑一千戶,張家的私產妥善保護,朝廷另賞賜金銀、田宅、奴仆若幹!

其二,漢中集團的大祭酒、祭酒們,有意為朝廷效力的,可以前往許昌城為官,按才能高低予以錄用,不願為官者可以返鄉,朝廷賜予土地、奴仆,妥善的安置起來!

其三,曹軍進入漢中之後,不殺一人、不搶一物,讓百姓們安居樂業,而且免除賦稅、徭役三年,之後攻打巴蜀之時,也不在漢中征調兵員!

這是蕭逸與曹操商議之後,定下的西南攻略之一,想要用政治、經濟利益為代價,兵不血刃的拿下漢中,進而拿下巴蜀之地,寧可多花錢,惟願少死人!

“無愁子道友一番誠意,本天師已經感受到了,而且十二分的感謝,不過信中所提事大,關系漢中幾十萬生靈,本天師亦不敢倉促決定!

請子翼先生暫且住下,容我等商議一番,兩天之後再給予答復,不論最後結果如何,決不傷先生一根汗毛!”

“如此本使靜候佳音了!”

…………

張魯讓人把蔣幹領下,妥善的安置起來、好吃好喝伺候著,而後把書信傳示周圍,想聽聽大家夥的意見,面對曹軍的巨大壓力,究竟是戰還是和?

憑心而論,蕭逸開列的三項條件,已經很是優厚了,而且張魯也明白,以弱小的漢中集團,是無法與曹營集團抗衡的,就算有山川之險阻,也不過拖延滅亡的時間罷了!

可是張家歷經三代人,苦心經營漢中幾十年,這樣把基業拱手讓人,又實在有些不甘心呀,而且蕭逸的書信中,提到了軍事、政治、經濟,偏偏沒有說宗族問題,這也是張魯最為關心的……

“秦嶺地勢險惡,棧道崎嶇難行,只要派少量人馬把守,曹軍擁有百萬之眾,也休想飛度過來,天師且不可拱手而降!”

“沒錯,寧為雞頭,不做牛後,就算位列九卿之一,也要向人卑躬屈膝,豈有稱霸一方,自由自在的快活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