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章欲取巴蜀,先克漢中(七)(第2/2頁)

識時務者為俊傑,通機變者為英豪,楊松為自己‘賣主求榮’的心思,找到一個無比完美的借口,一切都是為了漢中百姓,為了化幹戈為玉帛,順便弄到榮華富貴!

在楊松看來嗎,蔣幹連過三關,下面該進靈宮殿,與張魯等人唇槍舌劍了,自己也好左右逢源,可事實恰好相反……

“天使蔣幹,持節至此,漢中文武速速出迎!”

“爾等還不出門迎接,莫非無君無父,要做二臣賊子不成,小心人人得而誅之!”

…………

誰也沒有想到,蔣幹站在大殿門前,竟然沒有邁步進去,而是高舉手中符節,一聲聲的呵斥起來了,直接稱張魯等人為賊臣!

使者亦有驕傲之心,自己手持天子符節,懷揣大司馬的書信,本身為當朝大鴻臚,位列九卿之一,官職、爵位、身份遠在一眾漢中文武之上!

自古只有以賤迎貴之禮,沒有以高撫低的規矩,之前過刀山、走獸叢、觀油鍋,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膽色,如今則該展示大漢使者威儀了!

“隆!--隆!隆!”

在蔣幹的斥責聲中,靈宮殿內一陣大亂,似乎還發生了激烈爭論,而後湧出一大群人,為首者年約五旬,中等身材、白面長須,有一種儒雅飄逸之氣,正是漢中霸主張魯!

張魯穿著漢官服飾,不過穿戴的很是淩亂,隱約可見裏面一身道袍,其余文武官員也是如此,內穿道袍、外罩官服,有的可能找不到官服了,就用別的衣物遮擋著,稀裏嘩啦的走了出來……

“漢中郡太守、漢寧侯-張魯帶文武官員,見過使者大人,並問天子陛下安好、魏王千歲吉祥,蕭大司馬平安!”

張魯走到進前,僅躬身行了一禮,沒有行跪拜大禮,其余文武也是如此,膝蓋全都硬邦邦的,有的還怒目而視呢!

“陛下聖安、魏王恭安……大司馬也很好!”

“酒宴已經備下,使者大人裏面請!”

“請!”

對於不肯跪拜之事,蔣幹也沒再計較,先好言安撫了幾句,而後把帶來的一些金銀珠寶、稀奇之物,賞賜給了張魯、以及一眾文武官員。

有些事情要適可而止,人家既然出門迎接了,就是對魏王、大司馬的尊敬了,至於那位大漢皇帝嗎,如今還有幾個人向他跪拜呢?

接下來,蔣幹、張魯並肩而行,帶著一眾文武官員們,邁步進了靈宮殿內,只見裏面肅穆莊嚴、香煙繚繞,還有百余名小道士、手持著法劍、法器、經書……一點不像是舉行酒宴,反而像是要舉辦法事!

原來張魯等人--身穿道袍、手持法器,布下一個伏魔大陣,想用道家無上神威,繼續給蔣幹施加心理壓力,待其心志崩潰之後,再舉行正式的談判。

沒想到蔣幹反客為主,拿出了大漢天子使者的身份,以皇權來對抗神權,而二者相較量的結果嗎,還是前者獲勝了!

雖然張魯等人稱霸漢中,建立了****的政權,可名義上還是大漢臣子,與其他諸侯交往之時,也在使用漢中郡太守、漢寧侯這個身份!

二十幾萬曹軍雲集關中,對漢中郡是虎視眈眈的,如果做出不迎漢使、有失臣禮之事,人家就正好有理由出兵討伐了,而其他諸侯則沒有救援的借口,因為亂臣賊子,人人得而誅之!

無奈之下,張魯與一眾部下們,只好放棄了原計劃,慌忙的換上漢官服飾,出大殿門來恭迎蔣幹了,如此氣勢上也就弱了三分!

接下來,張魯居中而坐,蔣幹客位相襯,文武官員分列兩旁,皆是漢中一帶重要人物,有張衛、張愧、張征(都是張魯的弟弟)、張富、張廣、張永、張盛、張溢、張巨、張夢(張魯七子)

另有閻圃、楊昂、楊任、楊松、楊柏,昌奇……數十人,皆是天師教祭酒、大祭酒!

雙方擺開陣勢、互相凝視,一場激烈的唇槍舌劍就要開始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