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風起雲湧,出兵益州(四)(第2/3頁)

半年以前,張松曾路過荊州,受到了劉備的盛情款待,想要結納其心、收為羽翼,以備圖謀益州之用,而這個計劃實行的很順利……

沒想張松從許昌回來後,情況就急轉直下了,變得不冷不熱、不溫不火,只在江陵城停留了一天,就急著返回成都去了,聽說他在許昌期間,數次拜訪無愁侯府,顯然是被拉攏過去了!

這讓劉備頗為郁悶,拉攏人心是自己的強項,沒想這次卻輸給了蕭逸,如今又要爭奪益州,不知能有幾分勝算,可不爭又是不行的!

劉備集團的爭霸大計,是以‘隆中對策’為指導的,先取荊州以為根本,再取益州發展實力,而後內修政治、外結盟友,一旦天下大勢有變,則從荊州、益州兩路出兵北伐,再次中興大漢天下!

如今占據了荊州五郡,又得了交州七郡,還降伏了百越部落,能征之兵超過了十五萬,軍械、糧草、錢財也比較充足,第一步算是踏實了,是該邁出第二步了!

可是進取益州,要面對三個困難:首先劉備、劉璋皆是漢室宗親,論起來還是兄弟關系,取益州等於謀奪兄弟基業,這種事好說不好聽,有損劉備一貫的仁義美名!

其次,就算要地盤不要臉皮,強行出兵奪人基業,可益州有山川之險,還有近二十萬守軍,張任、嚴顏亦當今名將,劉備一夥人真打過去了,未必就能占到便宜呢!

最後,曹營集團磨刀霍霍,也有攻取益州之意,劉備一夥就算揮師西進,僥幸的占領了成都城,也未必爭得過曹軍,沒準白給人做了嫁衣裳?

三個難題不解決了,取益州一點把握也沒有,反到有十分的危險,別再偷雞不成蝕把米,把荊州、交州的地盤陪進去,那可就欲哭無淚了!

“此事不必煩惱,屬下有一妙計,可以兵不血刃進益州,輕而易舉下成都,讓主公穩坐益州牧之位,又不招天下流言蜚語!

主公可派使一人、修書一封,攜帶上貴重禮物,前往成都面見劉璋,共敘宗族兄弟之情,益州北有張魯挑釁,南有蠻人為患,正是急需外援之時,劉璋見信必然欣喜,與主公定下守望相助之盟!”

龐統離席而起,手指地圖侃侃而談,這位謀士容貌醜陋,滿腹才華卻不弱於人,在排兵布陣上更有獨到之處!

另外嗎,當初的烏林大戰,龐統在曹營充當臥底,雖然立下了汗馬功勞,名聲上卻不太好聽,故而一直急於建立功勛,以證明自己有真才實學。

“曹賊一方調兵遣將,近期必然攻打漢中,漢中乃益州門戶,唇亡而齒寒,劉璋豈有不懼之理,懼則必哀求於主公,出兵助其抵禦曹軍!

如此主公可領一支大軍,名正言順的西進益州,沿途不會受任何阻擋,反而可以索取軍械、錢糧以資軍用,只要大軍到了成都城下……之後是用威、或是用恩,就全由主公決定了!

待拿下成都之後,可以荊州兵為先鋒,以益州之眾為後援,北上漢中與曹軍決一雌雄,勝則進取長安,席卷八百裏關中,而後主公進封王爵,重現當年高皇帝之偉業!

不勝則退回成都,倚仗蜀中有利地形堅守,曹軍乃是遠道而來,軍糧運輸十分困難,只要對峙四五個月左右,師老兵疲、糧盡必退,益州仍落於我手中!”

龐統高談雄辯,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,顯然經過精心謀劃的,只是取成都之事上,言辭略有一些含糊,可大家還是聽明白了。

只要大軍進入益州,劉璋必帶人前來勞軍,就順勢把他給生擒住,並扣押隨行文武大員,如此蜀軍群龍無首,成都也就不攻自破了!

退一步說,就算劉璋膽小怯弱,不敢親自前來勞軍,劉備軍也可挑選精銳死士,連夜偷襲成都城,一舉鎖定蜀中大局!

這一計陰狠毒辣、鬼神難測,卻在道義上有所欠缺,故而龐統沒有明說,不過以劉備的智慧,肯定能夠領悟出來的,就看有沒有這份狠心了!

“昔日高皇帝以巴蜀為基業,任韓信為統帥,明修棧道、暗度陳倉,一戰而平定關中,東向與項羽相爭五年,開創了大漢萬世不拔之基業!

惟願上蒼護佑,備能效仿祖先之事,先取巴蜀,再定關中,誅滅曹、蕭二個賊子,匡扶大漢江山社稷,還百姓們一個太平盛世,如此略有犧牲,也是甘之如飴!”

劉備當然聽懂了,而且毫不猶豫的同意了,自古欲成大事者、至親亦可殺,何況一個八竿子打不到的同宗兄弟?

再說了,也不必真殺了劉璋,穩定益州的局勢之後,可以封他個官爵,軟禁起來也就是了,或者流放到邊遠之地,對世人算有個交代,自己名聲亦受損不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