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風起雲湧,出兵益州(一)(第2/3頁)

按照隆中對的思路,劉備軍肯定兵分兩路:一支人馬西進三峽口,長途奔襲成都,搶先一步摘取勝利果實,而後北進漢中,最好一舉殺進關中……

另一支人馬攻打襄陽、宛城,圖謀荊州的北部,進而窺視許昌、洛陽兩大城邑,雖然有蔡瑁、張允、文聘鎮守襄陽城,可他們絕不是臥龍、鳳雛任何一個的對手!

那個時候嗎,曹操老病纏身,蕭逸遠在益州,曹軍精銳也大半投入西南,而朝中留守的將領們,誰能擋住劉備軍的鋒芒,經過三年過的發展,大耳賊可是今非昔比了!

許昌是新都,洛陽是舊都,不但是戰略要地、更有重要的政治意義,無論那一座丟失了,或者受到軍事威脅,都會讓整個中原震動的,大後方出了問題,蕭逸又如何專心取益州?

還有江東-孫權一夥人,最善於見風使舵、落井下石了,一旦見到中原有變,必然出兵攻打淮南,局勢可就更加惡劣了!

“好圖,真是好圖呀,老夫若早一點見到此圖,或許就不會輕易東進,也就不會有烏林之失了,折了老夫多少兵馬呀?

無愁真正的擔憂的,可是大軍入蜀之後,許昌、洛陽一帶兵力空虛,大耳賊、碧眼小兒會趁機來攻嗎?

這一點大可放心,老夫雖然疾病纏身,一時三刻還不會咽氣的,二賊若敢出兵來犯,老夫親領大軍擊之,讓其不敢正視中原之地!”

看到益州地形圖,曹操瞬間精神起來了,努力的坐直了身體,下意識的摸腰間倚天劍,結果卻抓了一個空,而動作間露出了手腕、脖頸、腰部的皮膚上,布滿了青紅色的斑點……

因為身體過於虛弱了,奸雄已經很久沒佩戴寶劍了,如今大好機會就在眼前,自己卻無法躍馬馳騁、統領將士們攻城掠地了,對一個征戰大半生的人來說,無疑是個巨大的遺憾!

而在遺憾之後,則是更大的悔恨,早在建安九年、曹營集團第一次發動統一戰爭之時,就出現過兩種不同意見:

一是蕭逸主張的,先行攻取漢中、成都地區,占據西南有利地形,而後打造戰船,積蓄糧草,待到時機成熟了,順江而下攻取荊州、江東、交州,完成天下統一大業!

二是曹姓宗族將領主張的,先取荊州富庶之地,再掃蕩江東六郡,最後用政治手段,逼迫漢中張魯、成都劉璋歸順,兵不血刃拿下西南地區。

為了這件事情,雙方發生了激烈爭論,差一點就拔劍相向了,因為曹操年事已高,急於完成天下統一大業,故而支持了第二個有危險、卻更加快速的建議。

結果嗎--烏林一戰慘敗,曹軍損兵折將無數,中原還引發了大規模民變,差一點就根基動搖了,用了數年才慢慢恢復過來,短期內統一天下的夢想、也破滅的無影無蹤了!

如果當初有這幅益州地圖,如果當初聽了蕭逸的建議,如果烏林之戰小心一點點……可惜呀,這是一個殘酷的世界,只有現實,沒有如果!

“老夫身體不適,無法統領大軍遠征了,兒子們又都不爭氣,這攻取漢中、成都的重擔,只有勞煩無愁來承擔了,共需要多少兵馬?”

“此番遠征益州之地,要與張魯、劉璋輪流交手,還要防備大耳賊西進,沒有二十五萬大軍,恐怕難以成其全功,還要動員數十萬民夫,準備充足的糧草、軍械才行!

另外嗎,荊州、淮南兩地兵馬,也要全部調動、集結起來,威懾住大耳賊、碧眼小兒,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,至少也要二十萬兵馬!”

蕭逸此番來丞相府,一是看望曹操的病情,送上搜集來的珍貴補藥,訴說自己的西南攻略計劃,好早一點出兵益州、來個先下手為強!

二是索取權利的,攻取益州是局部戰爭,卻需要中原各地配合,兵馬、糧草、軍餉、民夫……有無數事情要準備,必須大權獨攬,才能統籌兼顧呢!

曹操雖老病纏身,卻一點也不糊塗,瞬間明白了其中意思,卻不禁的猶豫起來了,蕭逸本就位高權重,如今又統領這麽人馬,一旦生出了異心,誰人能夠制之呢?

可猶豫一會之後,曹操還是咬了咬牙,伸出一雙顫抖而幹枯手,從身下取出個錦盒子,打開後露出十二枚兵符,代表著幽,冀、青、並、涼、司、豫、兗、徐、荊十州,以及許昌、洛陽新舊兩都的兵權!

曹操稱王之後,身體一日比一日虛弱,疑心病也越發嚴重了,重新更換了調兵虎符,以此制約天下兵馬,若無令而擅調一兵一卒者,皆以謀反大罪論處--殺無赦,誅九族!

可是攻取益州之地,關系到統一天下大計,而滿朝文武之中,唯有蕭逸能擔此重任,曹操再是有疑慮,也得把兵權交付出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