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二章打破鐵律,奸雄稱王(四)(第2/2頁)

如果趁著這次機會,讓父親‘多走一步路’,以後自己就能順理成章的、繼承皇帝的寶座,而不必背負罵名了,這個想法有一點自私,可是會有很多人支持吧?

“高皇帝殺白馬立盟以來,四百余年未有異姓為王者,如今父親功高蓋世、萬民傾心,封王也是理所當然的,只怕別有用心之人,會以此為借口大肆抨擊?

故而孩兒認為嗎,今雖有陛下封王聖旨,父親應該上奏請辭、再辭,以示高風亮節,而後再接受之,正式進封王爵,以絕天下悠悠之口,亦能減少一些麻煩!”

曹植神色頗為忐忑,幾個月來的流言蜚語,嚴重挫折了他的信心,全靠神秘謀士的鼓勵,這才逐漸的恢復過來了,希望能挽回不利局面!

“子桓、子建皆言之有理,老夫當從善如流,上奏天子、不受王爵,以絕天下悠悠之口,以防小人作亂之心!

不過築台、祭祀、建宮殿、立宗廟的事也不能耽誤了,爾等立刻著手準備吧,再傳令壽春、襄陽、長安三處兵馬戒備,提防幾路諸侯鬧事!”

曹操滿意的點點頭,立刻寫了一份奏折,就說自己但盡人臣本份、不敢受封王之賞,連同聖旨一起送回宮中!

而兩個兒子的建議嗎,就以政治水平而言、曹植的辦法略高一籌,不過知子莫如父,自家四兒子有多大本領,曹操知道的一清二楚,必然有高人指點過了!

可曹植身邊的人,或為白面書生,或為無謀武將,誰又有這份心機呢,倒下好好探查一下,切莫讓兒子被人利用了!

剩下的事就簡單了,十一月初十八日,皇帝再次頒布詔書:‘丞相功蓋寰宇、威震天下,乃匡扶社稷之臣,非封王不足以賞其功,丞相其受之!’

為絕天下人之誹謗,曹操二次上奏,自稱功德微薄,不敢受封王之賞,請另求大賢以封王位!

問題是,普天之下,四海之內,曹操不敢受封王之賞,誰又敢受之呢?

十一月二十日,皇帝第三次頒布詔書:‘丞相操者,德膺符運,奮揚神武,鏟除兇暴,清定中原,功勛可昭日月矣,必封王以彰其德,丞相勿辭矣!’

眼看把戲做足了,曹操不再退讓了,正式接受了封王詔書,一面按照曹丕的建議,讓人修築封王台,準備封王用的寶璽、服飾、車駕……一切相應之物!

一面正式昭告天下,選定於建安十二年-春,正月初一日,於穎水河邊祭祀山川神靈,舉行進封王爵儀式,命滿朝文武、軍民百姓前來觀禮!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“可惡的女人,上輩子坑了我,這輩子還坑我,早晚讓你情債肉……我沒事喝那麽多酒幹嘛?”

“兒子呀,我可憐的兒子呀,老爹對不起你呀,讓你在皇宮裏面受苦了!”

無愁侯府中,面對著無字聖旨,蕭逸真是欲哭無淚、欲罷不能,有心帶兵沖進皇宮,把自己的兒子奪過來,卻又找不到個理由?

兒子姓了劉不說,親媽是誰都不知道,人家死不承認的話,自己難道滴血認親嗎,也沒有科學依據呀,這件事張揚出去的話,豈不讓天下人笑掉大牙?

另外嗎,海燕公主處心積慮的,‘搶’了自己一個兒子,恐怕所圖者甚大呢,是以此作為人質,處處的要挾自己呢,還是想培養一條狼崽,日後插手自己的家務事?

至於無字聖旨的深意,蕭逸完全猜到了,讓自己維護皇室安全,順便制約一下曹家野心,別把封王大典、變成了登基大典,這倒是要防備一下了。

曹魏代漢是一局大棋,必須小心謹慎、步步為營,現在強行登基稱帝,雖然也勉強能坐的住,可無異於坐在了爐火上,那滋味絕對不好受!

“來人呀,請文和先生、元圖先生、郭奕前來書房議事,再把玄兒一起叫來旁聽!”

“諾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