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六十九章打破鐵律,奸雄稱王(一)(第2/3頁)

赳赳老秦,復我河山,血不流幹,死不休戰!

西有大秦,如日方生,百年國恨,滄海難平!

天下紛擾,何得康寧,秦有銳士,誰與爭雄?

…………

如此盛大的宴會,自然少不了歌舞助興,在清脆的鼓樂聲中,沖出數十名身穿青銅甲胄、手持青銅長戈,做上古秦軍裝束的壯漢,在大堂上跳起了軍儺之舞!

他們整齊列隊、做出奮勇搏殺之狀,姿勢古樸而粗獷,仿佛幾百年前的虎狼之師,又復活在了眾人面前,且有陣陣軍歌傳唱……

要知道,權貴們舉辦的酒宴上,歌舞不是隨意表演的,往往摻雜一些政治因素,若想與人結盟出兵,就會演唱《秦風-無衣》,若想與人聯姻呢,那就是《周南-關雎》……這叫做以舞曲傳達心意!

今夜表演的並非古曲,而是一段全新歌舞,講述‘陰晉之戰’的故事,秦惠王執政時期,以犀首(公孫衍)為將,出兵進攻河西要塞,一戰俘虜魏主將龍賈、斬首八萬之眾,盡取魏國河西之地!

“好精彩的軍儺舞,盡顯男兒陽剛之氣,辭曲更是豪邁威武,不知是何人所做?”

“此曲名曰《大秦縱橫》,乃是大司馬親自編纂的,故有此勇烈之風!”

“原來如此,大司馬文武雙全,堪稱是一代奇才呀!”

………………

歌舞精彩絕倫、贏得了陣陣喝彩聲,群臣欽佩蕭逸才藝的同時,也暗暗的猜測其中用意?

戰國七雄爭霸,兵戈一日未息,而陰晉之戰斬首八萬,並不算最為慘烈的,更有伊闕之戰、秦軍斬首二十四萬,華陽之戰、秦軍斬首十五萬,長平之戰、秦軍坑殺四十五萬……

同樣的,在秦歷代國君裏面,秦惠文王不算無名、也不算太有名氣,其統治時期內做的大事有:車裂商鞅、攻取河西、占領巴蜀……這與當今時局何關,莫非又要出兵打仗了?

“不對的,似乎還有一件大事,那就是龍門……”

“原來如此,終於弄明白了,真是反應遲鈍呀!”

在坐不乏飽學之士,如程昱、滿寵、毛玠……很快想到一件事,秦人為少昊氏之後,因為善於馴養馬匹,而被周天子分封於秦地!

後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,被入侵的犬戎人殺死,並放火焚燒了鎬京,於是秦人護送著周平王,向東遷都於洛邑,因護駕之功被封為伯爵,正式成為諸侯國之一!

之後秦國二十五代國君,都是伯爵的身份,直到陰晉之戰以後,秦國大展拳腳、打的三晉瑟瑟發抖,最終於龍門相王成功,秦惠文王成為第一位秦王!

如此思路就捋清楚了,表演這段軍儺舞的目的,不是要出兵打仗了,也不是鼓舞人心士氣,而是曹丞相要效仿古人、進身為王!

“嘶!--嘶!”

幾個聰明人想通之後,立刻遞眼色、打手式,暗示其余的文武重臣,頓時一片倒吸冷氣之聲,有人歡心雀躍、有人憂心忡忡……

歡喜的是,曹操一旦稱王,必然重賞群臣,在坐之人皆有好處,或是加官進爵,或是封妻蔭子,再不濟也有錢財賞賜!

擔憂的是,幾百年以來,從未有人敢打破鐵律,而以異姓封王爵的,丞相大人急於邁出這一步,就不怕天下人共擊之?

不見呂氏封王的下場嗎--頃刻間土崩瓦解,宗族數百人無一存活,就連出嫁的女兒、生出的外孫也未能幸免!

“今夜大擺盛宴,在坐或為至親骨肉、或者股肱之臣,老夫有幾句心腹之言,還望諸位靜聽一二!”

“丞相大人請言之,我等皆願聆聽!”

一段歌舞結束後,曹操手持金杯站起,今夜請文武重臣們前來,一是擺酒為賀、慶祝西域戰場大捷,二是制造聲勢,為進封王爵鋪平道路。

“老夫愚陋,始舉孝廉,後值天下大亂,築精舍於譙東五十裏,欲春夏讀書、秋冬狩獵,以待天下清平,方出仕耳!

不意朝廷征老夫為典軍校尉,遂更其意,專欲為國家討賊立功,圖死後得題墓道曰:‘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’,平生之願足矣!

自兗州舉兵以來,老夫統帥三軍,親臨戰陣,破黃巾、破呂布、收袁術、滅袁紹……蕩平中原各地,如今身為丞相、魏公,人臣之貴已到極點,又復有何望哉?

有人見老夫權重,疑有不臣異心,此為大謬也,但欲讓老夫交出權柄,歸於封地頤養天年,亦不可行也,非是老夫貪圖權貴,實有不得已的苦衷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