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三章大軍西征,天賜謀臣(二)(第2/2頁)

“快派人查證一下,把來龍去脈問清楚,人也要保證安全,若真是徐元直,大耳賊欲哭無淚矣!”

………………

敵軍三大謀士之一,竟然跑到許昌附近,還被一個縣令抓住了,這實在讓人難以相信呀,曹操也有些疑惑了,立刻派出心腹人前往查證……

群臣也是議論紛紛,認為十有八九鬧了烏龍,唯有蕭逸沉默不語,並想起一件事情:徐庶原籍穎川郡-長社縣,父親早亡、其弟亦亡,只有老母在堂……

傍晚時分,使者返回來了,事情也詢問清楚,抓住的卻是徐庶,而他潛伏穎川的目的,是想接母親南下荊州!

原來徐庶兄弟二人,幼年父親病逝,全靠寡母含辛茹苦養大,因此二子侍母至孝,後來徐庶雲遊四方、求取功名,弟弟徐康留在長社縣老家,奉養著母親皇甫氏!

後來徐庶投奔了劉備,成為麾下三大謀士之一,弟弟徐康卻病逝了,他就想把母親接到荊州,以盡人子之孝道,因為戰事過於煩亂,一直沒能如願以償!

今年初春之時,劉備大軍長驅直入,一舉攻克了番禺城,士燮全家老小自焚而亡,交州各地相繼平定,眼看前方戰事結束,荊州南部又太平無事,徐庶開始了接母大計!

長社縣屬於曹占區,距離許昌又很近,大張旗鼓肯定不行了,因此徐庶帶八名隨從、化裝成了行腳商人,想要偷偷的來,再偷偷的回去!

沒想到的是,曹營集團政令嚴明,實行半軍事化管理,百姓十家為一保甲,不準擅自遷居,生活上互相幫助,也要相互監督、相互檢舉,若有罪不揭發,則十家連坐之!

結果徐庶剛一進家門,就被鄰居們給發現了,上報裏長、亭長、縣尉……引來了大群衙役,把徐家給團團包圍起來了。

一場激戰之下,侍衛們寡不敵眾,七個戰死、一個逃跑,徐庶雖有一身武藝,可是怕傷到了母親,只好棄劍投降,母子二人關押入監獄,這就是事情經過了。

當年程昱曾經獻計,以徐母作為人質,逼迫徐庶歸順曹營,結果被蕭逸阻止了,認為以母迫子、有失道義,沒想到轉了一大圈,徐庶還是進了曹營,這或許就是天意吧?

“虎癡-許褚何在,速領三百虎豹騎,前往長社縣衙之中,把徐庶母子請來許昌,記住一定要以禮相待,毫發無損的請回來!”

“諾!”

“長社縣令有大功,官職晉升兩級錄用,亭長、裏長賞金百兩,舉報百姓賞金五十兩,再賜予良田一千畝!”

“諾!”

消息確定之後,曹操心花怒放,不但派出了貼身侍衛,還調撥一輛自己的車駕,迎接徐庶母子之用,禮遇之高、實屬罕見!

很顯然的,奸雄動了愛才之心,想要以厚恩待徐庶,而後化解恩怨、收為己用,而曹營不少文武重臣,都是如此歸順過來的!

比如張郃、辛毗、辛評都袁紹部下,高順、張遼是呂布部下,文聘、蔡瑁、張允是劉表的人,就連最倚重的蕭逸,原也是並州-張揚部將,還不統統的收為己用了!

“丞相大人禮遇徐元直,想來是有招攬之意,不過其人素重道義,對大耳賊忠心耿耿,其母也是忠烈之女,若是操之過急了,只怕會鬧出人命!

不如選一住宅,把母子二人安頓好,溫言暖語、慢慢勸說,更以厚恩結其心,如此方為上策也!“

辛毗站了起來,他是穎川郡-陽翟縣人,與長社縣相鄰,少時與徐庶有過一段交往,對他的家事知之甚深!

“佐治言之有理,此事不可操之過急了,就在相府附近挑選一處佳宅,再調撥奴仆、婢女三十名,以及華服美食等物,好好的款待徐庶母子!

大耳賊待徐元直,不過是恩厚爾,老夫更以厚恩結之,何愁大賢不為我所用--哈哈!”

“恭喜丞相!--賀喜丞相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