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七章移星換鬥,遇佛殺佛(四)(第2/2頁)

可功名之路不好走,吳質出身寒門,沒有舉孝廉的資格,身材瘦小枯幹,也不是當兵的材料,結果是四處碰壁,後來流落到了許昌……

來到許昌之後,吳質也相仿名士、遊俠,投到權貴府邸做門客,試圖求個一官半職的,可惜他的文采、武藝、謀略樣樣稀松,人長的也不帥氣,結果多次投靠失敗,都被人攆出來了!

投奔權貴無門,又不甘心回家務農,吳質四處遊蕩一年多,結果是盤纏用盡,又沒什麽謀生手段,最後餓暈在荒野之中……

恰好天隱寺的凈頭(負責廁所的人),到田中傾倒五谷輪回之物,見到了奄奄一息的吳質,一時動了惻隱之心,就用糞車把他拉回來,灌了幾口米湯救活了。

吳質大難不死,就留在了天隱寺中,成為一名底層勞動僧,幹最累的工作、住最破的房子、吃最差的飯菜……

可吳質上進心未死,希望有朝一日求取功名,因此他始終不肯剃度,這也是受人欺負的原因之一,否則憑他粗通文墨、做個中級僧人毫無問題。(有文化就是好呀!)

“做和尚的飽食無憂,又有什麽不好呢,小兄弟何必強求功名,須知功名之路兇險,一不小心就會粉身碎骨!”

“兄台此言差矣,男兒立於天地間,生不得五鼎食、死亦當五鼎烹耳,豈能與青燈古佛相伴,老死於寺廟之中?”

“呵呵,小兄弟好志氣呀,若你真不怕死,我送你一場富貴如何?”

“這個嘛,兄台只是個車夫,自己尚未出人頭地,又如何送我富貴呢?”

………………

蕭逸終於確定了,眼前這個落魄至極、又野心勃勃的吳質,就是自己要找的的人,也是能幫自己滅佛的人!

蕭逸穿越前是個書迷,尤其喜歡三俗類讀物,記得一本野史中說,曹丕能夠力壓兄弟,成為曹魏集團繼承人,多虧了四個人幫助:陳群、朱鑠、司馬懿、吳質!

前三位是士族出身,或善於內政,或足智多謀,或精於韜略……之後都成了曹魏的重臣,名留於史書之上,唯獨最後一個吳質,翻遍各種正史、野史,也沒找到多少記載!

只說他出身寒門,為人放誕不羈、怙威肆行,後來投入曹丕麾下,沒立過什麽大功,官至振威將軍(官號聽著不錯,就是個雜號將軍,不入流的存在),最後默默無聞的死去,還被謚為:‘醜侯!’

謚號是古人死後,依其生前行跡、功勞,為之所立的稱號,帝王謚號一般由禮官議上、臣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,文人或隱士的謚號,則由其親友、門生或故吏所加,稱為私謚!

本著死者為大的原則,一個人只要不是太失敗,都會有個不錯的謚號,比如成、忠、端、定、簡、懿、肅、毅……之類,不見人品差勁如華歆者(強闖皇宮,弑殺伏後,天下人共棄之),死後還追謚為:敬侯!

吳質的謚號:‘醜侯’,用如此惡劣的字眼,可見此人活著時候,人品敗壞至極、人緣差勁至極……簡直壞到一定程度了,可是‘醜侯’兩個字,也證明了吳質的不平凡!

漢魏時期的朝廷、還算比較守規矩的,堅持非功臣不得封侯,不像後來越來越沒節操,憑著裙帶關系、男女關系,甚至男男關系都能做侯爺!

吳質死後謚:‘醜侯’,說明他活著時候,為曹魏集團立過大功勞,只是他做的事情嗎,估計不太光彩、不太能見人……也就是說,他是幹臟活的!

歷代的君王身邊,都有一個或者幾個,專門幹臟活的官員,比如漢景帝的親信-郅都,漢武帝身邊的寧成、義縱,以及曹操重用的華歆、王朗!

這種人能力強、名聲壞,做起事毫無底線,對主上又忠心耿耿,能夠主動挺身背黑鍋,吳質就是其中佼佼者、而蕭逸正缺這種人才呢!

還有一章,思路終於理順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