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九章有錢男子漢,沒錢漢子難(三)(第2/2頁)

“數十萬大軍南征,軍械、錢糧消耗無數,朝廷府庫難以支撐,多虧了諸位慷慨解囊,才得以堅持下來,可謂功莫大焉呀!

本大司馬已經下令:學府初春招募新學子,特意留出一百個名額,由商家推薦子弟,以酬謝諸位之功!”

商人們最重實利了,要想讓他們掏腰包,必須拿出心動之物,因此蕭逸開門見山,打出了第一張底牌:一百個學府名額!

爭鳴學府開創以來,培養了大量優秀學子,有的走上仕途、有的進入軍隊、還有的成為文壇新秀……學子們又極為團結,遙相呼應、互為援助,逐漸形成一股龐大勢力!

學府教育的成功,讓天下人趨之若鶩,都想把子弟送來深造一番,可是每年入學名額有限,大半都被將領、官員、士族給瓜分了,留給寒門子弟的比較少、給商人子弟的就更少了!

曾經有地方豪商,願意出資兩千金,給自家蠢兒子買一個入學名額,卻被學府博士拒之門外,而且明確告訴世人:‘有材者分文不收,無材者千金不錄!’

“大司馬如此厚愛,小人們感激不盡,之前的借貸一筆勾銷,就算商家為國家盡力了!”

“小人家中有一犬子,不願意繼承家業,偏偏喜歡舞槍弄棒,還望大司馬大人成全,讓他進入兵家深造一番!”

………………

整整一百個學府名額,商人們頓時騷動起來,這可是千金難買的機會,而且是狼多肉少,恐怕要激烈競爭一番,才能決定花落誰家呢!

不過他們也知道,爭鳴學府的門檻極高,還有嚴格的入學測試,真送一個蠢兒子過去,肯定會被踢出來的,那樣就丟死人了。

好在商人們地位不高,卻一個個家財萬貫、妻妾成群,生育的子女也就多了,從中挑選一兩個聰明的,還不是什麽難事!

另外嗎,商場如戰場,有得必有失,蕭逸拿出一百個入學名額,商人們也要有所表示了,只見他們從懷裏、衣袖裏、靴子裏……掏出大把的借據,直接扔進炭火盆中,瞬間都化成了灰燼!

之前為了支撐戰事,朝廷大量的借貸錢糧,不少還是高利貸呢,而債主的主體人群,就是今夜赴宴的商人們,如今債務一掃光,自然是件大好事了!

對於商人們來說,錢糧是朝廷強借走的,歸還的可能性非常小,用一堆無用的白紙,換一百個入學名額,以及大司馬的好感,這個買賣不吃虧呀!

“諸位仗義疏財,幫助朝廷渡此難關,一片忠心可昭日月,本大司馬感激不盡--啪!啪!啪!”

免除債務固然是好,可要想解決財政危機,還需在坐的商人們,繼續的慷慨解囊才行,蕭逸輕拍了幾下手掌,拿出了第二件禮物……

從大堂的屏風後面,走出十名士兵來,沒有佩戴任何兵刃,反而都提著皮口袋,一個個面色蒼白、渾身散發陰霾之氣,顯然經常穿梭地下的--掘子軍!

士兵們並不說話,只是從背袋裏面,不斷的取出東西,都是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、煤炭、雄黃、朱砂……各種礦石,而且品質相當之高!

在諸多生意裏面,挖礦絕對是風險小、利潤大的,商人立刻圍攏上來,查看擺出來的礦石,成色品質究竟如何,有一些頭腦靈活的,已經猜到大司馬的用意了。

當年兗州舉兵,錢糧、軍械奇缺無比,為了養活軍中將士,更為了救濟災民百姓,蕭逸一手組建了掘子軍,挖開了梁孝王的陵墓,取其金銀珠寶以資使用,這才度過了難關!

之後的歲月裏,掘子軍遊走四方,發掘古墓不計其數,每年貢獻大量金銀珠寶,最多時占了國庫四成收入,為曹營集團的崛起,立下了汗馬功勞呢!

雖然掘子軍有規矩,只取墓中錢財,不毀主人屍骨,可偷墳掘墓的事情,畢竟有損於陰德呀,而且古墓數量有限的,挖開一座就少一座,早晚有挖無可挖之時,總不能把‘祖龍’也挖出來吧?

因此南征回來之後,蕭逸開始調整方向了,擴編掘子軍的同時,不再四處的挖掘古墓了,而是尋找新的財源--礦山!